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第1张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礼记》里面说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你是如何理解的?

《礼记》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与《周易》、《春秋》、《尚书》、《诗经》,并称为儒家五经。

在《礼记》的《礼运》篇中.,全文借孔子对旁边的子游“喟然而叹”,论述了五帝三王时代“大同"与"小康"的治理方法,进一步阐明了“礼"在治国安邦中的重要性。

我曾说过解读古文不可“断章取义"或者是“望文生义",一定要联系上下文,全篇贯通才行。

那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这句话是针对“大同"说的,这是上段。

再看下段针对“小康”说的,原文是这样的:“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其实孔老夫子就在《礼运》全文当中已经讲的很清楚了。

我的理解是:只有天下为公,康庄大道才能够真正推广实行。

什么是康庄大道呢?用我们今天社会发展的话讲,就是走正确的、真正的社会主义康庄大道,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大同世界"。

那么要想真正实现这个人类有史以来最文明、最伟大的目标,“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各人顾各人,自私自利,甚至损人私己,损公肥私,是不行的。

那样子只能是和“大同世界"背道而驰,越走越远,永远到达不了目的地。

几千年前的孔子都能看透这些道理,为什么我们今天有些人还不能觉悟呢?难道面对历史,面对人民,面对苍天就不觉得问心有愧吗?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

语出《礼记·礼运》篇。

原意为“至高的道理是‘天下是属于全天下人共有的天下’”;君王位子不是某一家一姓的私有财产;天子之位应传贤而不传子。

因为该句后面还跟着讲到“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

意为: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这就是一种理想的、美好的社会。

个人认为,“大道”者,“天下的最高道理、社会运行的根本规律”之谓也。

这种观点是理想、愿望的表达、也是对社会运行根本规律的描述。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观点契合科学社会主义关于人类发展规律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五种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是迄今为止对人类社会运行发展规律最为科学的表述。

这五种社会形态的初始阶段和最后归宿,即“原始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都是天下人共有的天下、都是“天下为公”的。

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理想,展现的是一幅关于人类社会的最崇高美好的超越性的理想和愿景。

但中国古代先贤有梦不唯梦,也并不幻想可以跨越时代一步登天、实现大同社会的终极理想。

因为,他们面对的现实和后来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客观现实是“父传子、家天下”。

帝王都是把“天下”视为私有财产,实行专制统治。

“天下为公”观点就站在这种“家天下”的对立面。

所以,“天下为公”观点其性质是与王权根本对立的;是反封建专制的。

自古以来,它作为一种正义的灯塔照亮了无数仁人志士投入到反黑暗、反邪恶、抗暴政的斗争道路。

每一次的反抗甚或改朝换代都或多或少地打击了专制暴政,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天下为公”理念的产生,本身就具有巨大的审美价值和现实意义。

既然“天下为公”,那就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就可以直接推导出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既然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那么这一口号就具有巨大的号召力。

在此理念感召下,多少古代先贤反侵略、赴国难、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流芳百世。

苏武、岳飞、诸葛亮、文天祥、林则徐……一个个闪光的名字在历史的星空熠熠生辉。

中国近代以来,从具体客观的历史进程看,无数仁人志士以此“天下为公”作为追求目标,上演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历史活剧。

康有为作《大同书》,反应了中国人民对公正幸福的理想社会的渴望。

大同社会自然契合“天下为公”。

康有为、梁启超的君主立宪主张在那个时代是进步的,开风气之先,引社会潮流。

孙中山大力提倡“天下为公”。

首先自己身体力行,以“国民公仆”自诩;一生曾多次题写“天下为公”条幅。

从其著述和实践来观察,意蕴更深邃、更宽广。

在演讲中他自问自答:“何谓三民主义呢?简单地说,便是民有、民治、民享。

详细地说,便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

”就是说,国家是人民所共有、政治是人民所共管、利益是人民所共享。

照这样的说法,人民对于国家不只是实行共产,而且一切事权都属于公共事务,都是要共管的。

也即是说,孙先生及其政党的纲领背后的理念就是“天下为公”。

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

一路走来,她正是“天下为公”的最好践行者。

从成立之日起就将最高理想设定为“共产主义社会”。

后来的革命奋斗过程,围绕着“土地革命”为核心内容和基本手段而展开。

须知,在一个农业社会,土地是基本的谋生资料,所以,“平分土地”、“土地还家”是一个基本的“天下为公”,满足了广大农民的心理渴求,也得到了农民的拥护,注定取得了最后胜利。

建国后经过短暂的稳固政权阶段,很快追求并达成了更高程度的“天下为公”——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是天下财富真正的“共有共享”,是真正的“天下为公”。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及“天下为公”、“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大会上,他对一生追求“天下为公”的孙中山先生给予了高度评价,“我们要学习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心系民众的博大情怀。

孙中山先生有着深厚的为民情怀,一生坚持以‘天下为公’为最高思想境界,致力于‘除去人民的那些忧愁,替人民谋幸福’,对此矢志不移、无比坚定。

”总书记的话像灯塔指引着党和国家的前进道路。

“天下为公”的理念必将照耀着中华民族不断进步,将鼓舞着炎黄子孙不断取得新的辉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25147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8
下一篇 2022-10-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