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虚极守静笃

致虚极守静笃,第1张

致虚极守静笃 老子的“致虚极,守静笃”,你是如何理解的?

不请自来,请多见谅!这句话确实不太容易理解,总是感觉有不尽之处,如今姑且对其做一番说明,起码可以帮助大家打开思路。

原文句子:“致虚极,守静笃”古文今译:致虚和守静的工夫,做到极笃的境地。

我的理解:应该说,人的心境原本是空明宁静的状态,我们在与外界接触,去了解、认识万事万物的时候,会因个人的私欲与外界的扰动,而使得心灵蔽塞不安。

所以需要时时做“致虚”“守静”的功夫,以恢复心灵的清明。

尤其是在这个物欲横流、信息泛滥的社会,有的人对声色货利过度追逐,偏执于对事物的主观看法。

于是,一个人运用心机会蔽塞明澈的心灵,固执成见会妨碍明晰的认识,所以致虚就是要消解心灵的蔽障和厘清心智的混乱,尽可能消解到没有一点儿心机和成见。

致虚就必守静,也就是透过静的功夫,深蓄厚养,储藏能量。

时常让自己进入到一个非常宁静的状态,能透过现象看清事物的本质。

大家有什么更好的想法吗?以上是“我读《道德经》”系列文章之一,如果感兴趣,请到我的主页浏览更多。

谢谢您的提问!

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

《汉书.艺文志》在评价战国时期的莫一学派时说;“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

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

此君人南面之术也。

”老子的人生哲学,概括修身与外事,“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

公乃全,全乃天。

天乃道,道乃久。

没身不殆。

解释为;尽力使心灵的虚寂达到极点,使生活清净坚定不变。

万物一齐蓬勃生长,我从而考察往复的道理。

那万物纷纷芸芸,各自返回它的本根。

返回到他的本根就叫做清净。

清净就叫做复归于生命,复归于生命就叫做自然。

认识了自然规律就叫做聪明,不认识自然规律的轻妄举止,往往会出乱子和灾凶。

认识自然规律的人是无所不包的,无所不包就会坦然公正。

公正就能周全,周全才能符合自然的道,符合自然的道才能长久,终身不会遭到危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2625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8
下一篇 2022-10-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