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有个时间概念问题,搞清楚这个问题你就明白了,按照现在的日历,无论阴历还是阳历,岁首都是一月,岁末都是十二月,所以十二月三十为除夕,正月初一为新年。
但是汉初的历法不同,他们用的秦历,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受邹衍五行的影响,定十月为岁首,为正月。
直至公元前104年,经司马迁等人提议,汉武帝才下令改定历法。
天文学家落下闳、邓平等人制订了《太初历》,将原来以十月为岁首改为以孟春正月为岁首,后人在此基本上逐渐完善为我们当今使用的夏历(即农历)所以,如果这样看,是没有问题的,十月、十一月、一月、二月,到了九月完,第二年就又是十月起了。
再比如,汉元年是哪一年的问题,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九月,丞相赵高逼杀秦二世,去秦帝号,立子婴为秦王。
五天后,子婴诛杀赵高。
同年十月,刘邦率兵入关,在位仅四十六天的子婴投降刘邦,秦朝灭亡。
如果现在的看法,那就是前207年,但如果十月为岁首,那就是前206年。
这正如人言,是一个错误的提问。
因为它将公历的纪年与历史当时的纪年,两种杂糅在一起。
若按公历,公元前202年2月,一定在公元前202年12月之前。
公历纪年,决不是某些人按数学上的“数轴”来理解的那般,公元前的时间完全倒着数。
公历的纪年在公元前当然是倒着数,但纪月、纪日无不按着时间先后来记述一个“回归年”。
史记上,先说汉王“五年”垓下之战,再述五年“正月”诸侯将相尊立汉王为帝,并非倒叙,例证就是司马迁所述“大王……平定四海……”。
按说,正月一定是岁首,为何“正月”二字后出现?因为这是司马迁时代的“正月”。
古代以冬至日且月晦日为历法开元,第一个月名“子月”,十二地支以次类推,之后循环往复。
秦始皇以亥月为正月,汉武帝《太初历》复夏正,以寅月为正月,时间较秦代的后移了三月。
司马迁是以汉武帝时汉历的纪月来记述楚汉相争的时代,而当时的汉王纪年依的是却是秦历,所以,汉王五年的第一个月史记中一定会记作“十月”,第四个月才记作“正月”。
说提问杂糅,绝非吹毛求疵。
我们可以借今天农历与公历的时间关系来理解。
设想一个公历年1月1日出生的人,按公历,他是该公历年份岁首出生的人,按农历,他却是一个甲子年岁末出生的人。
要把他拿来与同龄人比出生早晚,要么完全是在公历下比较,要么完全是在农历下比较,而将两种历法的描述方式混杂在一起,岂会不引致混乱?【补充】(看到众多回复,我觉得对于公历纪年在公元前后的数学特征,有必要再明确一下):数轴可以作为模型,但前提是每一个年、月、日,不是数轴上的一个刻度,而是一个线段,比如可用[0,1]表示公元元年,用[-1,0]表示公元前1年。
同时,每一年中计月、月中计日、日中计时,在数轴上都是沿着从负指向正的方向,代表着时间的单向不可逆。
公历年并不存在数轴的对称性,公元元年只是时间上一个为了方便的标记而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