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mmm...谢邀,不是PH试纸吗。
。
。
PH试纸使用方法 :1.检验溶液的酸碱度:取一小块试纸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滴于试纸的中部,观察变化稳定后的颜色,判断溶液的性质。
2.检验气体的酸碱度:先用蒸馏水把试纸润湿,粘在玻璃棒的一端,再送到盛有待测气体的容器口附近,观察颜色的变化,判断气体的性质。
(试纸不能触及器壁)注意事项: 1.试纸不可直接伸入溶液。
2.试纸不可接触试管口、瓶口、导管口等。
3.测定溶液的PH值时,试纸不可事先用蒸馏水润湿,因为润湿试纸相当于稀释被检验的溶液,这会导致测量不准确。
正确的方法是用蘸有待测溶液的玻璃棒点滴在试纸的中部,待试纸变色后,再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来确定溶液的PH值。
4.取出试纸后,应将盛放试纸的容器盖严,以免被屋内的一些气体沾污。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什么是酸?什么是碱?根据酸碱质子理论,凡是能够给出质子的物质(无论是中性分子,还是离子)都是酸;凡是能接受质子的化合物都是碱。
给出质子能力越强,酸性越强;接受质子能力越强,碱性越强。
在这个理论里,不存在盐的概念,一个物质不是酸就是碱。
那么怎么量化这种强弱关系呢?我们需要引入解离常数的概念。
在水溶液中(前提是要能溶于水),化合物会发生酸式解离(对于酸而言),或者碱式解离,反应生成其共轭碱或者共轭酸,当解离达到平衡时,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即为酸或碱的解离常数K.对于酸而言,Ka越大,酸性越强;对于碱来说,Kb越大,碱性越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