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吃的诗句

关于吃的诗句,第1张

关于吃的诗句 你知道哪些关于饮食的诗词歌赋?

河豚,肉质细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古往今来为人们所偏爱喜食。

北宋诗人梅尧臣曾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叙述这种美食,后人戏称他为“梅河豚”。

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

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

其状已可怪,其毒亦莫加。

忿腹若封豕,怒目犹吴蛙。

庖煎苟失所,入喉为镆铘。

若此丧躯体,何须资齿牙。

持问南方人,党謢复矜夸。

皆言美无度,谁谓死如麻。

我语不能屈,自思空咄嗟。

退之来潮阳,始惮餐笼蛇。

子厚居柳州,而甘食虾蟆。

二物虽可憎,性命无舛差。

斯味曾不比,中藏祸无涯。

甚美恶亦称,此言诚可嘉。

一日,大文豪范仲淹宴请宾客,梅尧臣应邀赴宴。

席间,有人绘声绘色地讲起河豚这种美味,引起梅尧臣极大兴趣,写下此诗记下当时情景。

诗的前四句,点明河豚上市的时间及价值:春天,水边的小洲生出了嫩嫩的荻芽,岸上的杨柳吐絮,满天飞花。

河豚鱼在这时候上市,价格昂贵,超过了所有的鱼虾。

接下来八句诗,笔锋转折,描绘了河豚的“怪”和“毒”。

河豚的腹部比其它的鱼大,有气囊,能吸气膨胀,眼睛突出,靠近头顶,故形状古怪,在诗人看来面目可憎。

更为可怖的是,河豚的肝脏等部位含有毒素,假如处理不当,人食用后会很快中毒而死。

吃河豚如镆铘(利剑)穿心一样,所以诗人对吃河豚是抗拒的,“何须资齿牙”。

但是,怕死就不是“吃货”。

诗人认为河豚既然这么毒,不应该去吃,但南方人却说它的味道鲜美,食之精品,闭口不谈毒死的人多得如麻。

韩愈来到潮阳,开始时也怕吃蛇;柳宗元到了柳州,没多久就坦然地吃起了蛤蟆。

蛇和蛤蟆形状也是古怪,令人厌恶,但对人的性命没什么妨害,不用担惊受怕,而河豚则不然,“中藏祸无涯”。

最后,诗人得出结论:太美的东西一定也很恶,古人这句话可讲的一点也不差。

这首写河豚美食的诗,也是通过咏河豚,隐讽人世间为了名利而不顾生命与气节的人。

我是许家那个人,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说到吃货,它其实是个网络词,意思为:喜欢吃各种美食的人,并对美食有一种独特的向往、追求,有品位的美食爱好者、美食客、美食家。

那么古代诗人中有没有吃货,答案是肯定有的,最有名的莫过于苏轼,苏东坡,我们常说的“东坡肉”就是他被贬黄州十究以生活的热爱和吃货的心态发明的。

其中关于它是怎么做的,他还专门写了首诗词《猪肉颂》,全词如下: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这首词什么意思呢?洗干净锅,放少许水,燃上柴木、杂草,抑制火势,用不冒火苗的虚火来煨炖。

等待它自己慢慢地熟,不要催它,火候足了,它自然会滋味极美。

黄州有这样好的猪肉,价钱却贱得像泥土一样;富贵人家不肯吃,贫困人家又不会煮。

我早上起来打上两碗,自己吃饱了您莫要理会。

所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苏轼对于吃的造诣极深,不但会吃,而且还会做,以至于给我们留下了这么一道美味佳肴。

结语:其实苏轼作为一个资深吃货,他写的诗词里关于美食的有很多,比如《初到黄州》里的“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月饼》里的“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戏咏馓子赠邻妪》里的“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最后还有我们熟知的《惠州一绝》里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27608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8
下一篇 2022-10-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