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五常指的是

儒家五常指的是,第1张

儒家五常指的是 儒家五常指什么儒家五常指的是什么?儒家五常指什么儒家五常指的是

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是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核心因素。

而“仁”又是“五常”之核心。

朱熹说:“百行万善总于五常,五常又总于仁。

”仁被儒派尊为“全德”。

这完美的德性是从何而来的呢?孟子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指出“仁”这个思想来自于人的“恻隐之心”。

他以近乎谩骂的口吻告诫所有人:“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他说:“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说的正是人的恻隐之心。

把人的这种恻隐之心发扬光大,就是仁。

“仁”,自古写到今,都是从人从二。

“二”古文作“丄”,就是“上”字。

两部分合起来就是以人为贵的意思。

《说文解字》说,人是“天地之生,最贵者也。

”二是地之数。

结合起来就是人与人相互亲切关爱的意思。

孔子就直接把“仁”定义为对人的关爱。

“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就像把恻隐之心、同情之心发展成爱心一样,把对自己亲人的爱发展为对周围人的爱。

其他学派关于“仁”的论述也有很多。

从墨子的“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到庄子的“亲而不可不广者,仁也。

”最后到韩愈的“博爱之谓仁”。

都强调了“仁”是一种大爱。

由此可见,“仁”并不是孔子的发明,也不是儒家的专利,它是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是中国价值体系的核心。

“仁”最早是和“义”一道出现在《周易》里的:“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什么是义?义原来写作“义”,从我,从羊。

“我”,又从手,从戈。

戈是兵器。

上面的羊表祭牲,下面的“我”手执兵器,使得“义”字不仅充满了铿锵的阳刚之气,又表明了“义”富含自我牺牲的精神。

孔子说:“义者宜也,尊贤为大。

”这就把“义”定义为去做该做的事。

什么是该做的事?孔子认为“义”应该以尊贤为核心。

对他人对社会有益的事就是该做的事,反之就是不该做的事。

对于该做的事,冒再大的风险都要去做;对于不该做的事,有再多的好处也绝不能去做。

电视剧《水浒传》的主题歌里有一句话非常形象的描述了“义”是什么:“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

古人在主张“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同时,又强调“义不杀生,义不杀少。

”表明“义”是合于道德的行为或道理。

“精忠照日月,义气贯千秋。

”那么这股“义”气是从哪里来的呢?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他认为人不同于动物,应该知道羞耻,而羞耻于作恶,就是“义”的开始。

说白了,义就是只做好事,不干坏事。

什么是好事什么是坏事就看它合不合乎礼了。

《左传》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那么这个礼究竟是什么?礼,《说文解字》说:“礼,履也,所以事福致福也。

”“礼”原来是宗教祭祀仪式上的一种仪态,是对神灵的祭祀、致敬和尊重。

引申到日常生活,就成了对人的尊重。

再发展,就成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谦让。

孟子说:“恭敬之心,礼之端也。

”说的就是礼的产生

儒家五常指的是什么?三纲五常具体指的是哪三纲,哪五常?

五年级,学校有个活动。

要每个班级抽几个人背诵三字经,然后可以在一个大型玩会上表演。

要求是尽量背的多。

那时候为了能获得个名额,每天苦背三字经。

三字经上有一段,简洁明了的讲解了三纲五常。

“三纲者 君臣义,父子亲 夫妇顺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 ,曰南北 曰西东, 此四方 应乎中 ,曰水火 木金土 此五行, 本乎数 曰仁义 礼智信 ,此五常 不容紊 ”纲常伦理,又有言“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纲举而目张。

五常“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实际上是“三纲”的具体化。

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则是古代处理君臣、父子、夫妻、上下尊卑关系的基本法则。

而古文今解,仍然是指导我们立于世的基石。

三纲五常最早渊源于先秦时代的孔子,他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观念。

战国中期孟子又进一步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道德规范。

后来汉代思想家董仲舒按照他们的大道,对五伦观念进一步发挥,提出了三纲原理和五常之道。

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榜样。

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意思是仁爱、忠义、礼和、睿智、诚信,作为做人的起码道德标准。

三纲五常作为封建社会的最高道德原则和观念,影响了中国人2000多年,在一定时期也起到了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际关系的作用。

中国古代的道德观念已借鉴于当今。

看​,全国人民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和谐社会,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2868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8
下一篇 2022-10-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