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将就是牙门将,是警卫部队的指挥官,三国时蜀国也曾设牙门将军,赵云和魏延先后担任。
而偏将则是偏将军,是最低等级的杂号将军。
参将军最初是作为明初总兵官的属官。
明初出征部队的最高统帅是总兵官,也称大将军、大元戎。
而总兵官的副手就是副总兵官或副将军、副将。
之下就是参将军,即副将的副手。
后来将军名号不断贬值,这几个将军名号也成为中下级指挥官的名号。
偏将,裨将,牙将,副将,级别谁高谁低?唐朝藩镇中的牙兵、牙将是什么意思?军队是藩镇的核心,而牙军则是军队的核心。
军队的主要集结地在镇治之州,驻防部队称牙军。
牙军能够镇压境内的任何反对力量。
一般来说是藩镇唯一具有强大打击能力的部队。
它的核心是亲卫军精英集团,负责节度使的安全,同时无疑地是保卫节度使驻节之地的总的安全力量。
而在更加独立,自治权更大的节度使麾下,这种部队也往往被称作牙内军,而组成这支军队的士兵也会受到节度使的精挑细选——节度使私人出资维持的士兵,名义上的养子,为节度使效劳并随他调任的侍从。
由于精英侍卫都是节度使的贴身保镖,所以他们在地方政治中常常起关键的作用,牙军将领篡权的事件不乏其例。
而驻扎在藩镇所在州县的治地和其他战略要地的则被形象地称为外镇。
而外镇则和牙军一起构成了正规军。
作为非正规军保卫藩镇的则是团练民兵。
虽然民兵战力有限,但他们费用低,并且在藩镇境内能很快被动员起来,而且往往在保卫藩镇自治权的战斗中有不错的表现。
在自治藩镇的背景下,军人成了世袭的职业,并且有很大的机会获取丰厚的物质报酬。
所以到后来,军人,主要是牙军,成了一种新的低级特权精英。
唐朝藩镇中的所谓牙兵,指的就是节度使的亲兵或卫兵,是节度使专兵专权衍生的产物。
在唐代,各镇主将所居之城因建有牙旗,故称之为牙城。
而节度使的官署称为使牙,他们专门培养的一支保护牙城与使牙的亲卫军,就被叫做牙军,而统领这支军队的将官,就称为牙将。
牙兵之中,最著名的当数魏博牙兵!时有“长安天子,魏府牙军”之称。
其战斗力之强悍,可见一斑!魏博牙兵,按建置时间来看,可划分为前后相承的两支。
第一支魏博牙兵,是由魏博节度使田承嗣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组建的。
据《旧唐书》记载,“承嗣不习教义,沉猜好勇,虽外受朝旨,而阴图自固,重加税率,修缮兵甲,计户口之众寡,而老弱事耕稼,丁壮从征役,故数年之间,其众十万。
仍选其魁伟强力者万人以自卫,谓之衙兵(即牙兵)。
”。
田氏牙兵的组建,让田氏拥有了足以和唐朝廷叫板的军事实力。
从而使田氏得以无视唐朝廷的政令,在魏博强藩的统治维系了四世近五十年之久,开了藩镇世袭之先例!第二支魏博牙兵,是由杨师厚于后梁乾化二年(912年)所设。
据《旧五代史·杨师厚传》载:“师厚纯谨敏干,深为太祖知遇,委以重兵剧镇,他莫能及。
然而末年矜功恃众,骤萌不轨之意,于是专割财赋,置银q效节军凡数千人,皆选摘骁锐,纵恣豢养,复故时牙军之态,时人病之。
” 这支魏博牙兵虽然在规模上比前一支略小,但战斗力却更为可怕,称得上是史上最凶悍的私人武装。
这些牙兵都是从军中精挑细选出的精壮组成,不仅享有更优厚的待遇和特权,还装备更优良的武器。
当时的魏州,之所以能成为军事重镇,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当地盛产制作兵器的q材,能锻造出优质的兵器。
而这支牙兵装备的兵器,都选用最上乘的材料精造而成。
因此,他们还有个相当霸气的绰号——叫“银q效节军”。
一支武装到牙齿的军队,其战斗力之前,不言而喻。
因此,这支私人武装乃是五代十国时期,最具战斗力的军队,他们的动向甚至直接影响着当时的天下局势。
在杨师厚死后,后梁末帝惧怕这支魏博牙兵骄横难制,便想割魏博藩的相、卫、澶三州为昭德军,以张筠为节度使;魏、贝、博三州仍为魏博藩,以贺德伦为节度使。
后梁末帝希望通过分治来削若魏博牙兵的势力。
不料,魏博牙兵抗命不从,随即发动兵变,逼朝廷复立魏博六州之地。
后梁末帝不从,结果被河东的李存勖抓准了机会,计杀张彦等为首七人,兵不血刃就占领魏州,并将这支银q效节军收归自己麾下,改号帐前银q都,并以之为亲军。
这样一来,李存勖就拥有了足以消灭后梁的战力。
可以说,魏博牙兵的叛逃,直接导致了后梁的覆灭。
当然,这支交横跋扈的私人武装,最终还是逃不过悲惨的下场。
后唐明宗天成二年(927年),为牙兵所制的节帅赵在礼,阴通后唐明宗,出效节九指挥北戍卢台,乘乱将此军联同其在营家属全部斩杀,据史载“永济渠为之变赤”,剿杀过程之惨烈可想而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