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指将要应验的预言、预兆,一般指一些“凶”事,不吉利的预言。
【拼音】[ yī yǔ chéng chèn ]【示例】离家赴美之前,他曾玩笑般言道:“没准这一去,再也回不来了。
”不想竟一语成谶,客死他乡。
【近义词】一语中的一语中的【拼音】[ yī yǔ zhòng dì ]【解释】一句话就说中要害。
同“一语破的”。
【出处】现代 马南邨《燕山夜话·交友待客之道》:“这是把虚心看做交友待客的根本态度,真可谓一语中的,抓住了要害。
”
一语一成谶的意思?历史上有哪些一语成谶的事?隶属于昆明陆军总司令部的第四方面军组建于1945年3月5日,仅仅一个多月后,方面军司令官王耀武就指挥所部在湘西大破日寇,一举取得雪峰山大捷,8月在芷江出席日军投降的草签仪式,不久被推选为GMD中执委,年仅41岁,这位山东老王人生可谓走上巅峰。
抗战胜利以后,在长沙受降后的第四方面军部队被拆分,第74军空运南京,第100军调淞沪,至1945年11月,方面军番号被裁撤,坊间风闻老蒋准备派老王主政老家山东。
王耀武戎马半生颇有倦意,加之身体也出了点问题,对主鲁颇有些迟疑,遂执弟子礼问计于山东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易经大师”刘子衡。
这可是个民国年间齐鲁大地有名的人物,还是个历史和考古学者,曾经给林森讲学、曾经跟老蒋掰扯抗日国策,尤其是对易经研究颇深,听过他讲学的军政大员名单有一大串,都是如雷贯耳的人物:冯玉祥、李济深、顾祝同、于右任、何应钦、白崇禧、李延年、朱绍良、胡宗南、董钊、李玉堂等等,当然也有小老乡王耀武。
(刘子衡)听完王耀武的情况介绍,刘子衡老先生毫不犹豫直言相告:“不去!八年抗战,是民族之战,仰仗的是国共合作和全民支持。
在这场战争中,你屡立战功,将来会青史留名,但如果涉入内战,必然殃及万民,一将功成万骨枯,不如一圣功成万民苏,你当急流勇退,免得留下骂名啊”!老王是个贼精明的人,对刘老先生的相劝其实是听得进去的。
王耀武随即称病请假,住进了武汉的一家医院,打算用这一招躲过任命,可惜老蒋不可能放过他,不久以后的1945年12月初,派专机将其接到重庆会见,根据王耀武《自述》里面的回忆,见面后蒋问:“看你气色精神都很好,有什么病”?王耀武回答:胃病咳血,这些年饮食起居失常的缘故,蒋继续说:“休息休息,生活一正常,不久会好的,日军虽赶出去了,可还有内患,中共和我们能合作吗”?(王耀武在济南)王耀武还想推托,老蒋跟着又是一番很严肃的教训:“时局能让你休息吗?你知道济南很重要,派别人去难以胜任,你是山东人,我认为你去最为相宜,你不要怕困难,我一切都有办法”!客观来说,王耀武能够火箭般窜升,除自身作战指挥和带兵很有一套之外,与老蒋的欣赏和着意提拔也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得算是于王耀武有恩。
因此在老蒋的恩威并施之下,王耀武既不方便也不敢再抗命,只能就范,接受了“山东省主席、山东省党政军统一指挥部主任、第二绥靖区司令长官”的职务任命,按当时的整编规则,是战区改制为绥靖公署,集团军改制为整编军或者绥靖区,那是不是意味着王耀武被降职使用了呢?非也,他同时还是“山东绥靖统一总指挥部主任”,管着好几个绥靖区呢,其实是权力更大了。
(芷江受降)王耀武试图带自己的基本部队过去,要不心里没底,也就是原来第24集团军、第四方面军的基干部队韩浚第73军、张灵甫第74军、李天霞第100军,然后以第四方面军司令部改组成为绥靖指挥部机关。
不料劈头盖脸又被批评一顿:“何必非带自己的部队不行呢?那不成了军阀思想了吗”?老王只好退而求其次,说那带我指挥过的第18军和新编第六军也可以,总之得控制点王牌部队吧。
结果仍然遭到拒绝:“第18军要守备武汉,新六军要支援东北,都不能带,你如要带,只能带73军,韩浚不是也很能打仗吗,你必须顾全大局,此外,我还可以给你另调有力部队,你先去吧”!就这样,王耀武只能带着黄埔一期韩浚的73军,于1945年12月底随何应钦飞抵济南,次年1月正式就职。
(何应钦和四个方面军司令官)至1946年初冬,王耀武率领所部连续打通了胶济线和山东境内的津浦线,老蒋亦来电嘉奖,老王有点飘飘然了,在济南大摆庆功宴,邀请各界名流到场,惟刘子衡老先生拒不参加。
王耀武有点不舒服,事后专门约请刘子衡喝茶聊天,期间不免得意,说道:“老师,您看我打仗本时还可以吧”?刘子衡勃然变色,摔杯厉声道:“佐民,你别高兴的太早,我看不出两年,你就要当俘虏”!春风得意的王耀武当时肯定不信,两人不欢而散,然而仅仅19个月之后,我华东野战军便发起济南战役,高喊着“打进济南府,活捉王耀武”的口号奋勇攻击,迅速占领济南城。
王耀武兵败潜逃,旋在寿光县被俘、粗粗一算,当真不过两年,刘子衡老先生果真是一语成谶!
史上最强预言帝蒋公。
一、定都北京我决定不了,要下个政府决定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国民政府从重庆还都南京,然而围绕着国民政府定都南京还是北京的问题,国内两派民意却吵翻了天。
南京方面的大佬们当然是希望留在南京,因为他们之前呆在南京十多年都已经习惯了,搬到风沙很大,天气严寒的北京实在不习惯,而北方的知识分子们却普遍呼吁,出于巩固北方边防考虑应定都北京,其中又以“五四运动”旗手,北大教授傅斯年的呼声最烈。
1946年,国民党制宪国大通过宪法草案,1946年12月18日,就宪法草案准备明定国民政府永久定都南京一事,华北各省市民意代表反d强烈,一大批北方籍的民意代表冲到总统府请求蒋公接见,力争应当建都北京或至少在宪法草案中不明定首都。
蒋公:你们知道吗,反对我的人没有一个有好下场不料蒋公一口回绝,场面激烈一度失控。
时任国民政府军政部长的徐永昌将军在日记中记载:华北各省市代表为定都北京一事,推荐首脑见蒋先生说明理由多端,而蒋先生坚决的答复:“那只有等待将来另一政府允你们,我这政府不行。
”结果北方之代表二三十人羞愤而去。
1949年3月,中国共产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原则上决定定都北平。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正式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都定于北平,复名为北京。
二、“像你们这样搅下去,政府命运不能出两年。
”1948年4月4日,国民党在内战中已经江河日下,时任党总裁的蒋公却急着在南京召开临时中全会,讨论即将于5月20日举行的“大选”中的“总统”人选事宜,时任国民党中央党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的罗家伦(著名教育家,曾任清华大学和国立中央大学校长)在日记中戏剧性地回忆道:“今日开国民党临时中全会,上午九时在中央党部举行,蒋先生主席……下午续开会,蒋先生自己提出彼不愿竞选总统,而主张让与有下列五条件之社会贤达……”罗家伦说,他认为蒋公当时说的总统人选、“社会贤达”是指胡适,蒋公发言结束后,全场默然,因为大家都知道蒋公的“谦让”是演戏,贸然发言只会触霉头。
这时,冒冒失失的罗家伦登台说话,极力赞成,大肆表扬蒋公此举不但表现最高政治道德,且表现最高政略,本会当予赞成。
蒋公:……然后罗家伦又说,为了避免国内政局动荡不安,像第一次大战前后的法国内阁一样频繁更换政府,希望蒋公出任行政院院长,政局倒易于安定。
蒋公:……这时,时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的邹鲁按捺不住,大叫道:“谁赞成总裁任总统者起立!”于是下面呼啦啦站起来一片人,未起立者只有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的吴稚晖、宋美龄和罗家伦三人。
眼看自己参选总统已成定局,蒋公面子上挂不住,又上台恳切发言说:“不能重对余之感情,而可当了解余之政策”;并强调:“像你们这样搅下去,政府命运不能出两年。
”罗家伦写道,蒋公说最后这话时,语气“至沉痛。
”这次会议后仅仅一年多时间,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政府对中国的统治,不到两年后的1950年3月,解放军发动西昌战役,消灭了胡宗南指挥下负隅顽抗的国民党部队,国民党政权彻底退出大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