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赏析

虞美人赏析,第1张

虞美人赏析 《虞美人》(李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怎么评价?

李煜是有高度艺术修养的词人,在词的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历史地位。

其前期作品主要反映宫庭享乐生活,后期则主要写国破家亡,兴衰巨变之后的悲凉处境及个人愁怨,调子低沉。

他的词突破了"花间派"的狭窄范围,开拓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表现生活和抒写感情的能力,语言洗炼,纯用白描,对后代影响很大。

从李煜以后,词这一文学形式,终于争得了与古典诗诗歌一同发展,一齐受到重视的地位。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释】l,《虞美人》: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此调原出古琴曲,本意为咏虞姬事。

2,何时了:面对春花秋月,禁不住要引起对过去欢乐生活的回想,而因怕见花月,故说"何时了"。

3,雕栏玉砌:指宫殿。

这是说江山依旧。

应犹在:一作"依然在"。

4,朱颜改:物是人非,作者自伤形容憔悴。

5,问君句:假设的用语。

又作"许"。

【说明】本篇是他广泛流传的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反映了作者由帝王变为阶下之囚所引起无限悲愁,反映了他对失去了的天堂无限眷恋以及面对残酷现实无可奈何的心情。

词中写到了"往事"和"故国"。

"往事"包括了"四十年来家国"(见巜破阵子》)指南唐开国至灭亡后的时间:"故国",即"三千里地山河(同上),南唐有三十五州之地,在五代时号称大国。

李煜感受最深的则是他失去了在"雕栏玉砌"中活动的小皇帝的生活。

"春花秋月",无限美好:花前月下,有过多少"往事",但是,从此再也不愿目睹春花秋月了,怕的是会由此而引起"不堪回首"的烦忧。

怕,但却免不了要回首。

失去了的"故国"也依然要沉浸在月明之中。

这说明,诗人对"往事"、对"故国"的回忆之情是无法剪断的。

下片承前。

既然如此。

那么,还不如想下去的为好。

想到什么?"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江山依旧,却已物是人非,红颜衰老,于是亡国哀愁袭上心头。

诗人先以设问句提出质问"问君能有几多愁 ?"随之又以一个生动的比喻作了形象而又具体的回答:"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一个朴素清新、自然贴切的比喻,它是创造性的。

作者根据切身体会,把内心的情感转化为客观具体形象。

它把读者原来无法捉摸的哀愁,转化成可视可感的具体事物。

从"一江春水",可以体会到作者哀愁的深广:从"向东流"可以体会到哀愁的悠久绵长,无尽无休。

这一句既写出了事物的深度和广度,又有了时间的长度。

确实是"以少少许胜多多许""一语胜人千百"。

至此,我们可以体会到李煜词的高度概括性和形象性。

过去了、追寻往昔、神伤自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30928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29
下一篇 2022-10-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