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专委特邀心理问答专家志愿者崔春玉:好逸恶劳,实质上是人趋利避害的一种行为表现。
社会交换论认为,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基本规则,由于每个人都企图在交换中获取最大的收益和减少代价,所以使交换行为本身变成得与失的权衡。
人们在趋利避害、衡量得与失的过程中,志向远大的人深刻理解,安逸的生活是人人向往的桃花源,只有通过不断地拼搏努力才能到达理想中的桃花源。
而贪图享乐的人会认为人生处处桃花源,不需要劳动已然获得,只是与志向远大的人理想中的桃花源还是有云泥之别的。
贪图享乐的人扩大了自己的收益、削弱了代价,扩大了满意度,减少了不满意度,于是就“成就”了好逸恶劳。
还有另一种情况的好逸恶劳,其实是意志缺乏的病态表现。
此类人缺乏应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行为被动,生活极端懒散,个人及居室卫生极差,严重时甚至连自卫、摄食及性的本能都丧失。
接触过一名男性患者,父母过世,邻里叙述此人18岁前一切正常,18岁后出现生活极端懒散,不劳动,不注意个人卫生,甚至大小便都在屋内随地解决,有时候裤子尿湿了都不更换。
遇到这种情况时,一定要警醒是否精神出现问题,家人应及时送其就医精神专科,寻求医学帮助。
总之,对于正常人而言,好逸恶劳反映的是一个人脆弱的意志品质和不求进取的精神状态,要想达到理想的生活,就要对自己负起责任,不要指责环境、埋怨他人。
谢邀,好逸恶劳,有谁不想天天不用 *** 心,不用工作,打个麻将,钓钓鱼,都知道工作又辛苦又累,人给人不一样,有的人出生就是好命,什么都不用 *** 心什么都不做,有的人出生命就不好,家里穷,不劳动吃什么,发什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