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年前,义和团的行为,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根本不能叫蒙昧!
何谓“蒙昧”者?乃未开化,无知也。
亦或者,愚昧,不通事理也。
再明白点,就是不开化,不文明的意思。
最早,语出《晋书·阮种传》:“臣诚蒙昧,所以为罪。
”然后,才引申义不断,逐渐丰富起来。
反正,不是什么形容好词,带有深深的贬义内涵,以及浓重的个人色彩,掺杂其中,导致极为不纯。
由此,亦可知,所谓“蒙昧”一词不能随便乱用,否则引起不适,几乎是常有之事。
如“义和团”之描述,就可见一斑。
无外乎,蕴含价值之判断,慎之又慎,才是上上策。
另外,也有妄下论断的嫌疑。
首先,义和团是一个群体,什么人也有,不能一竿子打死。
其次,时过境迁,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必然更不同,甚至截然相反。
言外意,可以适度站在中立角度看待问题,不偏不倚。
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也能理解之。
毕竟,有些人的认知,很难改变,反对权威,真爽。
更遑论,天天在同温层,接受着千律一篇的内容,自然没有什么怀疑不怀疑。
所以,道不同,不相为谋,是一点都没错。
回到正题,说“义和团”蒙昧,大家都懂,知道他们想要表达什么。
诚然“义和团”爱国不假,但行为确实有些过了。
因此,不齿于义和团的所作所为,其中的一部分,被无限放大了。
接着,不屑之,唾弃者,纷至沓来,恨不得踩了又踩,才甘心。
一面,标新立异,是主要原因,显得与众不同。
而剩余的部分,自然是别有用心,唱反调的了。
其实,他们的存在,历来不乏,作用无非鞭策之,另一个立场耳。
换言之,只字不提“义和团”的正面意义,反而为了反对而反对,站在了对立面。
加之,时间可以冲淡一切,有些事情松动了。
但遗憾的是,立马被人利用了,当成了发泄的工具。
不得不说,事实的挖掘,还需要理性,来回兼顾之。
要不然,跑偏了,也不奇怪。
总之,义和团或许“蒙昧”,但没有那么不堪。
归根到底,朴素的爱国主义,还是很有情怀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