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知道

怎么知道,第1张

怎么知道 行程码是怎么知道你去过哪些地方的呢?

出于疫情防控需要,目前去很多地方都需要出示行程码,行程码会记录最近14天大家曾经到过的地方。

不过看到这个行程码,很多人都非常纳闷,自己从来没有申报过自己到哪个地方,那为什么行程码会知道自己到哪些地方呢?它工作的原理是什么呢?想要回答这个问题,大家就要先了解一下行程码是怎么来的,是由谁开发的,他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1、行程码是谁开发的?行程码是在2020年的2月份开始出现,这个行程码由工信部指导,中国信通院,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共同推出的公益性行程查询服务,最开始的时候是通过短信查询,后来升级到扫码查询,再后来行程码就升级到了覆盖全国范围的一个系统。

国家推出这个行程码,目的就是为了掌握大家的行程,从而判断大家有没有到过疫情中、高风险地区,通过行程码可以及时发现漏报、隐瞒曾到过疫情地区的相关人员,然后采取必要的措施,这对促进疫情的防控是非常有帮助的。

2、行程码是怎么知道大家曾经到过哪个地方?行程码的工作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通过分析手机信令数据和话单数据来判断大家曾经跟哪个城市的基站有过联系。

大家在使用手机的过程当中,无论是通话,发短信,还是上网都需要连接到基站里面,而每个基站的具体信息,包括位置、编号,运营商都清清楚,一旦大家到某个地方上网或者打电话那么就跟基站有联系,这时候基站就会记录到大家的信息,所以运营商可以清晰地知道,大家曾经到过哪个地方,这些数据会上传到行程码系统当中,只需要扫码就可以看到最近14天大家曾经到哪个地方。

3、行程码也有误判的时候,这怎么回事?虽然行程码可以准确的判断大家的具体位置,但有时候也会出现误差,比如有时候自己明明到一个城市却没有记录,而没有到另一个城市却被记录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先来说一下明明到了一个城市,但行程码就没有记录这种情况。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行程码并非你到每个城市都会记录系统,而是以你在当地驻留的时间4个小时为判断条件。

比如你到了某个城市打电话或者上网,第1次是在中午12点,这时候系统就会记录一次,然后到了下午4点,你仍然在同一个城市上网或者打电话,期间并没有接入其他城市的基站,这时候系统会记录第2次,从而判断你在这个城市驻留4个小时以上。

但如果你在某一个城市驻留时间少于4个小时,系统就判断可能你只是路过,比如开车或者坐火车经过而已,这时候就不会被判定你曾到过这个城市。

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你只是到了某一个城市的周边,这时候你仍然用原来城市的基站,所以不会被记录到。

比如惠州的惠阳离深圳很近,我们去惠阳的时候即便在那边呆了一天以上也不会被判定曾经到过惠州,因为我们所去的地方离深圳并不远,信号仍然接入深圳的基站。

再来看一下自己明明没有到一个城市,但却被记录了到底怎么回事。

目前有很多网友的反应自己在原来的城市呆着好好,但行程码上却出现了自己曾到某个城市的记录,这让很多人非常纳闷,自己都没到过这个城市,怎么系统会记录呢?之所以出现这种尴尬的情况,可能有两种情况。

第一、信号交叉覆盖。

现在很多运营商为了增强信号提高通信质量,在相邻的两个城市会执行信号交叉覆盖,这意味着大家的手机有可能接入本地的信号塔,也有可能接入相邻城市的信号塔,如果接入相应城市的信号塔就有可能被定位到相邻的城市里面去。

第二、系统出错。

从很多网友反映来看,真正是因为信号交叉而导致异常的并不多,比如有的人明明是在深圳,从来没有出过深圳,但行程码上却出在内蒙古,这是天南地北的差距啊。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实这里面就是系统出错,这种错误特别是对于中国移动用户来说更普遍。

但至于为什么会出错,运营商也没有给出准确的解释,如果大家从来没离开过本地,却被定位到异地,大家可以通过打运营商官方客服电话进行核实,如果运营商核实大家确实没有到过某一个地方,但行程马上却出现了,可以要求他们删除掉。

行程码是当前疫情防控的必备工具。

很多人会纳闷自问:我没主动申报,它是怎么知道我去过哪些地方的呢?这不科学啊!错,它不但神奇,而且很科学。

它是大数据时代的科技产物。

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

行程码的产生背景行程码是国家为了防控突如其来的疫情的需要,组织相关力量研发的科技产品。

这个项目,由工信部指导,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即中国信通院、工信部电信研究院)联合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共同开发、推出。

看到这里,你可能若有所悟了:中国三大通讯运营商参与,应该是与手机有关吧。

没错,这个项目的产品叫“通信大数据行程卡”。

使用这个产品很简单,用手机进入它的查询页面,填写手机号后提交。

然后,机主最近14天的行程数据即可“秒到”,非常神奇。

国内行程精确到省市,国外精确到国家。

行程码怎么确定手机用户的行程轨迹?这是个常识问题,在于移动通讯的一个基础功能——定位。

手机一般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进行定位:1. 基站定位移动通信网络,是由通讯基站网络提供信号而运行的。

手机在开机状态下,会自动搜索附近基站即信号塔,并选取接入信号最优的基站。

同时,移动电话即手机还会随着位置变换,不断自动切换、接入附近信号最优的基站。

因此,通过基站接收到的手机信号参数,就能确定手机的位置。

这是手机定位的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方式。

2.Wi-Fi定位Wi-Fi,也即“行动热点”,已是我们使用最广的一种无线网络传输技术。

实际上,它就是把有线网络信号转换成无线信号。

常见的就是一个无线路由器,在它的电波覆盖的有效范围内,都可以采用Wi-Fi连接方式进行联网。

因此,参考通讯基站的定位原理,Wi-Fi也可以对手机实现定位。

3.卫星定位手机一般都有位置信息服务功能,例如地图、导航功能。

以前我们的手机都是采用美国的GPS,现在逐渐支持国产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手机使用此项功能,必然会留下位置信息。

所以说,只要你使用了手机,雪中鸿爪,蛛丝马迹,必然会留下行程记录。

中国手机用户的运营商,无外乎归属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

现在我国的手机普及率非常高,包括很多老人、青少年也是手机用户。

其余的一部分老人和小孩,要么是极少出远门、只在本区域活动,要么是有家长陪同外出的。

所以可以说,行程码适用于大部分人。

这些人外出流动性大,也是疫情防控的主要目标群体。

依据行程码,持码人就可以采取相应的疫情防控措施。

行程码有功能漏洞吗?“通信大数据行程卡”的产品功能,也在不断升级、迭代、完善。

最开始是通过手机短信查询,后来升级到扫二维码查询,再后来行程码就升级到了覆盖全国范围的一个系统。

2021年,国家政务服务平台“防疫健康码”与“通信大数据行程卡”整合。

这意味着健康码、行程码在全国全面实现一页通行式的“二码合一”。

而且,“通信大数据行程卡”的手机APP版本,增加了蓝牙近距离接触提醒功能。

如果和你近距离接触过的人被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疑似患者,它就会及时提醒你注意隔离观察。

所以,行程码是我国疫情防控的一个神器,立下了汗马功劳。

当然了,任何科技产品不可能是面面俱到的,也不可能没有漏洞。

行程码也无法避免。

例如,要在某地停留4小时以上,才能形成正常的行程数据。

还有,新开户的手机用户,必须满14天后才能使用该服务。

尤其是,行程码的主要依据是手机。

那么,由于手机信号基站、机主等原因,有可能产生不精准的行程数据。

例如你刚好在两个市之间的边界地带,可能某个基站的信号强一些,那么就会产生相应的行程数据。

然而你并未到过那个市。

还有,个别人反映,自己的行程数据记录定位“漂移”到了远方的异地,而自己根本就没跑到那么远的地方。

这个现象,应该是通讯基站信号、通讯运营商系统出现了临时故障问题导致的。

当然这是偶然、小概率现象。

毕竟通讯基站信号、通讯运营商系统也会受到一些因素影响。

根据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5月底,中国移动电话用户16.08亿户。

而目前全国人口为141178万人。

也即一些人的名下不止一个手机号码、一台手机。

那么,他名下的手机产生的行程数据,就可能会有不真实的部分。

疫情防控,人人有责。

行程码是个公益性、便民利民的行程查询服务,是保障大家出行健康安全服务的,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配合。

没必要抓住它的技术原理漏洞,耍小聪明,漏报、瞒报行程信息记录。

那样做,结果很可能是害人害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36441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30
下一篇 2022-10-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