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话说“辞了灶,年来到,闺女要花儿要炮,老头儿要个新毡帽”什么意思?自大小的时候,一进腊月门儿,就经常会听上了年纪的奶奶念叨这句话“辞了灶,年来到,闺女要花儿要炮,老婆子要件新棉袄,;老头子要顶新毡帽”。
这句农村的顺口溜在我们胶东地区的农村广为流传,只是因为地方的不同,版本也稍有差别,不过大致意思都差不多。
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辞了灶,年来到农村人都说,过了腊八就是年。
而当腊月二十三辞灶以后,这年也就在眼前了。
腊月二十三,祭灶以后,将这灶王爷送上天。
趁着这工夫,赶紧准备过年。
这不二十四日扫房子、二十五日磨豆腐、二十六日包包子、二十七日炸货等等,年三十前的活计安排的满满当当。
就是为了等到过年的时候,有一些现成的食品都准备好了,热一下就可以吃了。
闺女要花儿要炮,老头儿要个新毡帽过去农村生活条件差,但是即使是家里再贫困,过年的时候还是要给女儿扯上几尺花布,做上件新衣服的,小孩子嘛,大人们可以借就借就,孩子们可不能凑合。
记得小的时候看电影《白毛女》,那里面杨白劳的台词还记忆犹新,“人家的闺女有花戴,爹爹没钱难买来,红头绳扯上二尺整,给我喜儿扎起来。
”杨白劳用买豆腐赚下的几文钱,没有能力给喜儿买花,扯了二尺红头绳,给女儿扎起来的场景,想必曾感动过很多人。
小男孩在乎的不是能穿上新衣服,而是惦记春节的时候有没有鞭炮放,这才是他们最上心的问题。
所以到了腊月,就一直跟问,咱家买了炮仗了没有。
那时候,过年不放炮仗,那年过起来还有啥滋味儿啊。
可是就是这样,小孩子们过年的时候还是舍不得放的。
记得那时候,每次放鞭之前,都会偷偷从头上拽下来一部分,塞进口袋里,留着在小伙伴们面前“显摆显摆”,然后一起用香点着放。
上了年岁的老人,过年的时候,可以不买新衣服,但给老头子换顶新毡帽,让老头子过年的时候出去也倍儿有面不是嘛。
如今农村的生活那可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平日里的穿戴和过年也没有什么两样,就是平时的生活水平,也比过去过年的生活要好。
慢慢的年味变淡了,也没有了儿时的那种期待。
如今看看儿子,对于鞭炮也不是那么喜欢,反倒是买回来成箱的鞭炮,还是我自己过足了瘾。
农村老话说“辞了灶,年来到,闺女要花儿要炮,老头要个新毡帽”什么意思?这句算口溜在我小的时候,只要过了腊月二十三的小年,就会天天听到有人念叨,特别是放了寒假的小孩子们。
现在的人们生活富足,没有那么期盼过年了,因为过年能吃到的东西,平常随时都可以吃,过年能穿到的新衣服,平常哪天都可以去买了穿。
贫穷年代却不可以的,这句话足以表明那个时候人们期盼春节的迫切心情。
那时候虽然贫穷,可只要进了腊月门,我不知道大人们是不是盼着过年,反正小孩子们,都是倒数着日子盼着快点过年。
因为那时候我自己就是这个样子,我心里急切的盼着过年,盼着到了腊月三十的晚上,可以早早的把已经缝好的花衣服放在枕头边,等到第二天天不亮就赶紧穿上。
盼着过年,我还可以到别人家的门口,去捡那些燃放过的却被遗漏的小鞭炮。
那时候生活虽然贫穷,年却过的有滋有味儿,现在的生活条件这么好,却总感觉似乎少了一些什么。
“辞了灶,年来到,闺女要花儿要炮,老头儿要个心毡帽”是说小年过了以后,春节马上就要到了,家里有闺女的人家,如果还没有给闺女做花衣服,闺女会不高兴的,要赶紧给闺女准备过年的花衣服。
家里有儿子的人家,男孩子对新衣服不感兴趣,男孩子最感兴趣的是鞭炮。
大人们会趁腊月赶集的时候提前买了鞭炮,藏在炕席子下面,一来免得鞭炮潮湿,二来是防着男孩子等不到春节的那一天,就已经把鞭炮放完了。
都说老人跟孩子一样,那时候的日子实在困难,舍不得给老人做套新衣服,但起码也要买一顶新帽子或者哪怕是买双新鞋。
过年了,怎么也得有点儿新的物件来辞旧迎新。
不知道各位是不是也听过这句顺口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