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清瘦的竹影和着诗句,梅花的香气伴着我入梦。
可惜我的心情就像今晚的月亮,迟迟不肯落下西厢房。
原文:《绝句》元代:王庭筠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
可怜今夜月,不肯下西厢。
扩展资料:前两句一从视觉、一从嗅觉的角度来描写诗人居处的清幽境界。
“竹”和“诗”,一为自然之物,一为社会之物,二者本无从比较,但诗人用一个“瘦”字把二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竹具有清瘦的形象,诗具有清瘦的风格。
“瘦”字用得生新,为全诗定下了清瘦的意境氛围。
而“入梦香”则将现实与梦境联系起来,梅花夜间在月光的朗照下也喷出清香,已不同凡响,而这香气还伴着诗人进入梦乡,则香气之浓郁、之悠长可以想见。
将竹与梅这样的自然物象与诗与梦这样的人为之物炼在一句之中,这就构成了情在景中、景在情中,情景混融莫分的高妙意境。
前两句字面上完全没有“月”,但透过竹影和梅香,我们可以感受到“月”自在其中。
在后两句中,诗人便将“月”和盘托出。
可怜者,可爱也。
当诗人信步庭院时,月光与竹影、梅香是那样的和谐;而回到西厢房时,这月光却不能“下西厢”,这多么地令人遗憾!诗中透露出一股月与人不能互通情愫的遗憾或幽怨的情绪。
诗人遗憾或幽怨的是什么?也许是有情人天各一方,不能互通情怀;也许是君臣阻隔,上下无法沟通;也许什么都不是,只是诗人置身此时此景之中的一种朦朦胧胧的感受而已。
诗句“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的意思及全文赏析有没有一首诗既有竹子又有月亮?既有月亮又有竹子,想想这都是很美的意境!这样的诗很多,太拗口太生疏的我们不谈,朗朗上口、喜闻乐见的就有一首,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傍晚,雨后,清泉,松林,明月,竹影,莲蓬,渔船,洗衣归来的少女……一副安静、祥和、美好、幽静的画面。
使作者留连不归。
这首诗通俗易懂,很容易理解。
秋天的傍晚,新雨过后,特别清朗山间、凉爽。
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泉水在岩石上清澈流淌。
这时候竹林传出归家洗衣少女的谈笑声,散动的莲蓬丛中,渔舟正下水撒网。
一副安静祥和的场景。
我喜欢这首诗,尤其“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句,浣女归而渔舟下,非常有意境。
而最后一句“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恰恰与《楚辞·招隐士》中“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的体会正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
这一首既有月亮又有竹子的古诗,虽然重点不是刻画竹林、明月,但是作者通篇运用了比兴手法,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情、言志,朗朗上口、值得一读。
竹影扫阶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