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天理灭人欲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两种基本形式之一。
它认为在物质世界和人类产生之前就独立存在着一种客观精神(理念、理、绝对精神、绝对观念等),这种客观精神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了物质世界。
因此,客观精神在先,所以是物质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物质世界在后,是客观精神的表现和派生物,是第二性的。
代表人物有中国宋代的朱熹,他认为精神性的“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性的“气”是“理”的派生物,主张“理在气先”。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称先于物质世界存在的客观精神为“理念”,认为只有“理念”世界才是唯一真实的存在,现实世界不过是“理念”世界的摹本或影子。
如何理解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存天理,灭人欲”,灭的究竟是什么?孔孟的儒家,那是正宗纯粹的儒家思想,一千个观众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一本论语,不同的人,也会读出不一样的结果。
二程兄弟(程颢、程颐)硬生生的从中悟出了理学,后由朱熹发扬光大:要想成功就必须“存天理,灭人欲”,天理要从外物中寻找,这就是“格物致知”。
形成了元朝以后的主流官学“。
阳明先生说过一句话:只念念要存天理,即是立志。
能不忘乎此,久则自然心中凝聚,犹道家所谓结圣胎也。
此天理之念常存,驯至于美大圣神,亦只从此一念存养扩充去耳。
王阳明说的念念存天理,让天理像“圣胎”一样凝聚一心,而这个天理为核心的“圣胎”就是人的良心。
在王阳明看来,心中有一个主宰,就像大家所说的把凡胎修炼成圣胎,这样能够把天理时刻铭记于心,当自身达到了宏大神圣的境界之后,这是从内心最初的意念不断的坚持并发展下去的。
朱理学”。
在永和看来“灭人欲”:首先,要灭掉贪嗔痴破我执,这样才能够活出真我,去除小我活出大我。
其次,要灭掉一些不必要的欲望,人之所以痛苦是因为追求得不到的东西,这些不必要的欲望一直折磨着我们的内心,让我们不能自拔。
无尽欲望的贪婪,是修行路上最大的障碍。
再次,要正确对待自我的合理的,正确的欲望,认真对待我们生活的目标,善待我们生命的追求。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成人达己,尽心致胜。
最后,在工作和生活中修行。
时常保持一颗利他之心,卸掉思想的包袱,轻装前进。
人世间红尘滚滚,驱施江水东流者,怎一个‘欲’字了得。
从生到死都紧裹着这个欲望。
无欲则世界不生,无欲则世界不亡。
欲有多大则亡有多快。
生与欲才构建人类社会。
愿欲被套上笼头有规而往。
让世界多点鲜花,多点笑声,多点和谐,多点宁静,多点善情!切行切慎希!切行切从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