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好的现代诗产生于时代背景相结合,能引起社会的共鸣。
而不是玩文字游戏。
我试问,平仄何时出现的?它在诗词中的作用是什么?这些你知道吗?对此我讲三个观点,供参考。
一是要不要有诗韵?我认为必须坚持要有诗韵,这是区别诗歌与散文重要原则。
可以这么说,有韵就是诗,无韵就是散文。
有人说我的诗词讲求内在韵律,可以不要句尾韵律,我要说的是散文也是有内在韵律的,仅仅是“形散急不散”的散文不是好散文。
有人说徐志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发表的诗就没有韵,不也很好也流行吗?我要说的是那是我国新诗最初发展时期,出现了一些无韵新诗,极少数得到流行。
红军长征到延安后出现的新诗,绝大多数有韵。
这里关系到我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问题。
现在有人追求“与世界诗接轨”,更有人提出有“轻唇音”取代中国诗韵,我认为这样做不好,所谓的“与世界诗接轨”一或“轻唇音”说穿就是英语韵律。
我坚决反对!当今对各国诗词评价都认为中国最最优秀的,许多国家为学习汉语和朗诵中国诗词而自豪,而我们中国诗人在现代诗创作上要放弃中国诗韵,是完全错误的!二是放弃平仄格律的使用。
这是世界音乐在中国流行发展的结果。
自明末清初以来西方音乐走进中国并流行起来,逐步取代了中国诗词的吟诵。
这个现象在晚清至民国时期乃至今日更为突出。
长期以来中国流传的是戏曲,诗词吟诵是讲究平仄的。
尤其是宋词,词牌对平仄要求很严格,吟诵时要用琵琶古筝等乐器伴奏的,所以中国历史上称诗词为“诗歌”。
而西方音乐进入中国后,歌唱及歌曲发展起来,取代了中国诗词的吟诵。
诗人都知道,平仄格律有五个音阶,而西方音乐是七个音阶,比中国诗歌多两个半音:,因此唱起来好听。
在这种情况下再保留平仄使用显得毫无意义。
王力在《诗词格律》中突出讲平仄使用,对此毛主席批评道“诗当然以新诗为主体,旧诗可以写一些,但是不宜在青年中提倡,因为这种体裁束缚思想,又不易学”。
我还是坚持要少写旧诗,写新诗要放弃平仄格律。
三,有人提出中国有韵106部。
我认为那是中国古人总结出来的(这在王力《诗词格律》内有记载),现代经过车锡伦等人总结,只有十七韵。
(我始终没有买到《中华新韵》,因此不敢妄议),按照《诗韵常识》,韵的使用方便简洁。
有人提出应用平仄,就会遵从诗中的“粘联,对仗”等要求。
我认为这都是文学创作中的修辞手法。
中国文学中有二十三种修辞,其中有八大修辞是常用的,“对偶(对仗),排比,拟人,夸张,比喻,粘贴”等是诗词创作中常用的。
有了并学会修辞手法,诗词创作不必受平仄限制。
在现代诗中喜欢怎么写就怎么写。
有人提出创作创作旧体词是否遵从平仄律使用?我认为你可自便。
喜欢就遵从,不喜欢就不遵从。
比如五绝五律七绝七律还有众多宋词等。
一次我写七绝尾韵用了一个“梦”字,立即遭到一些人批评。
说“梦”不能入韵,它是仄音。
按照七绝尾韵必须用水平韵平音。
我认为没有必要。
当年李白杜甫等大诗人作诗时完全遵从平仄了吗?没有!因此我们作诗要坚持“厚今薄古,古为今用”,不是“厚古薄今,今为古用”。
所以我感觉还是要批王力哟。
现代诗一天天烂下去,喜欢所谓现代诗的人,一天天少起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