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总指挥到底是谁(淮海战役谁是解放军主帅)

淮海战役总指挥到底是谁(淮海战役谁是解放军主帅),第1张

淮海战役总指挥到底是谁(淮海战役谁是解放军主帅)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最多、最危险的一次。由于参加战役的我军总兵力比敌人少,装备差距较大。苏羽当时几天几夜没睡觉,甚至战后病根都落下了。由此可见当时的紧张气氛。

整个淮海战役的指挥部是中国共产党淮海战役总前委,又称“中国共产党淮海战役总委员会”。总前委由刘、陈、邓、粟裕、谭五人组成,邓为总前委书记。那么这些人当中谁是战役的主要军事指挥呢?说白了,这两支军队谁来指挥?

早期活动

1948年济南战役后,山东全境基本解放。中共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粟裕分析形势后,向中共中央军委建议,向淮阴、淮安、宝应、高邮、海州等地的国民党军队进攻。主要目标是歼灭远离徐州的黄第七兵团和第九绥靖区,消灭敌有生力量,为夺取徐州作准备。这个计划后来被称为“小淮海战役”。

中共中央军委分析国情后,贯彻“歼灭江北之敌”的指导思想,决定扩大战役规模。毛泽东打电报给华野,提出了大淮海战役的设想,即两个野战军不是战略上的配合,而是战役上的配合,歼灭更大的敌军。

第一个目标是歼灭黄兵团,占领新安镇、枣庄和临猗。于是中野在刘伯承的指挥下,迅速占领郑州、开封,牵制了张干第三兵团和史蒂文·黄第十二兵团,延缓了华中国军向徐州战场的调遣。1948年10月27日,中野四大纵队从郑州东进,华东、中原两个野战军形成相互配合,为大规模歼灭战提供了基本条件。但是,大规模的协同作战需要两军畅通无阻的配合和大规模的后勤保障。时任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的粟裕,认为自己只擅长军事指挥。因此,粟裕提议请陈毅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统一指挥。

于是中原野战军七个纵队、部分地方军和华东野战军开始从不同方向日夜兼程,迅速扑向目的地。“徐州剿总”司令刘智突然发现全国各军各团都在报告解放军正在扑向徐州,迅速使徐州周围的部队向徐州靠拢,然后向淮河撤退。

如前所述,淮海战役是粟裕首先提出的。当时只是计划华东野战军找机会歼灭黄兵团,中原野战军作战略配合。党中央和在分析全局后,认为应扩大规模,使中原野战军逼近徐州,配合华野战役,包围黄河,争取援助,来一个大规模的歼灭战,于是同意由陈、邓指挥整个战役。

活动流程

11月6日夜,随着粟裕的命令,华东野战军三个纵队和鲁中、鲁南纵队由北直捣黄;中野的二纵队和十一纵队绕过黄向东;两个纵队与苏北纵队由北向南包围黄,三个纵队在西面夹击兵团,阻止其营救黄;一纵两广纵队和中野佯攻徐州迷惑敌人,淮海战役由此正式打响。

面对粟裕的精心策划和果断指挥,国军总司令刘智乱了方寸,当即下令全军向徐州靠拢。但黄在撤退前必须与海州的军队会合,所以他晚了两天撤退。他没想到,他和他的部队晚了两天就毁了。一步错,一步错,他忘了提前在运河上搭浮桥。

就在这时,第三绥靖区张克侠、何继峰率领的二万三千官兵在贾汪、台儿庄地区及时揭竿而起,使华东野战军三个纵队迅速陷入阳山、八一集,切断了国民党军黄兵团与徐州的联系,黄在劫难逃。

11月11日,他的12万装备精良的部队在碾庄被快速移动的华野牢牢包围。蒋介石彻底慌了。他命令邱清泉的第二兵团和的第十三兵团从徐州向东进攻,为黄的第七兵团扫清道路。

第六兵团和第八兵团沿津浦铁路两侧向苏仙县进攻。至此,徐州、蚌埠战场的国军兵力已增至80万,大决战的人都在这里了。

11月16日,刘伯承指挥中原野战军攻占苏仙县,切断敌人退路。在歼灭黄兵团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军委于十一月十六日决定,组成由刘、陈、邓、粟裕、谭五人组成的“中共淮海战役总委员会”,由邓任总前委书记,统一指挥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及部分地方武装。这表明,中共中央已经知道此时有一份礼物在等待着他们,并成立了这个指挥机构来接受这份礼物。

命令的第十二兵团、的第六兵团、刘汝明的第八兵团向北进攻,邱清泉的第二兵团和的第十三兵团脱离徐州,前往解救被围困的黄的第七兵团。粟裕针锋相对,以几个纵队的兵力,让援军寸步难行。可怜的黄苦战十三天没有等到一兵一卒的援军,华东野战军打得异常艰苦。在付出巨大牺牲后,于11月22日歼灭黄第七兵团全部12万人,军长黄牺牲。至此,淮海战役的第一个目标胜利完成。

淮海战役第二阶段的主角是刘伯承领导的中原野战军。华野歼灭黄后,中野对兵团的支援军进行了层层阻击。当经过一番苦战终于到达南坪集时,黄兵团已全军覆没,他自己也陷入了绝境。

淮海战役第一阶段是“华野主攻,中野配合”,第二阶段变成“中野主攻,华野封锁”。华东野战军派出13个纵队阻击敌人增援,防止敌人逃跑,中野负责歼灭包围在双堆集的黄维兵团。

当看到杜急着去救的时候,杜就像他的名字一样,知道没救了,能逃就烧香。他命令部队白天佯攻,晚上撤出徐州。中共中央军委给粟裕发去紧急电报,告诉杜集团向东撤退,但粟裕根据分析认为杜实际上将向西撤退。

在这紧要关头,粟裕表现出了战神的风度。他坚决决定不遵照中央的部署传话,并命令第11纵队在华野昼夜全速追击,坚决阻击杜的行动。这个命令决定了杜的命运,即全军覆没。

杜之围后,苏羽终于松了一口气,大局已定。他冷静地派出五个纵队协助中野围攻史蒂文·黄兵团。12月6日,中野、华野向史蒂文·黄兵团发起总攻,至15日,拥有全部美式装备的12万史蒂文·黄兵团全军覆没。淮海战役第二阶段结束时,我军取得了辉煌战果。

淮海战役的第三阶段是消灭杜集团。经过前两个阶段的艰苦战斗,我军已取得绝对优势,而杜集团已是瓮中之鳖。休整20天后,华东野战军向被围困的杜发起总攻,战斗于4天后结束。徐州剿匪总指挥部副总指挥杜的被俘,标志着淮海战役的胜利。

指挥是谁?

战役初期,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包围黄,刘伯承指挥中原野战军阻击兵团,然后将其包围。到11月16日,总前委成立,陈毅、刘伯承为常委,邓小平为书记,粟裕为委员,但军事指挥全局为粟裕,包括中原野战军的运用。

其实总前委放在那里的第一件事是保证粟裕演习指挥,第二件事是保证整个战争机器的运转,主要是后勤保障。要知道,前后有几百万人支持两军。当然,战役第二阶段,中野是歼灭史蒂文·黄团的主力,但最后华野和中野一起拿下了史蒂文·黄,由粟裕决定华野的部队何时出征。第三阶段,华野歼灭杜集团。

所以毫无疑问,淮海战役的军事指挥是粟裕。陈、邓是政治指挥员、后勤指挥员,刘伯承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最后,结论

首先,淮海战役的胜利,是由于我党领导人的远见卓识,战略上制定了正确的作战方针和计划。其次,粟裕高超的指挥技巧灵活、果敢、果断。他在战局危急时刻敢于坚持己见,根据战局果断改变上级命令,全体指战员英勇作战,不怕牺牲。此外,总前委这个领导机构负责协调两个野战军之间的合作。充分调动了两军所在解放区的人民力量,保证了几十万军队的军需和运输,并在战斗中疏散和救治伤员,这些都是最后胜利不可或缺的决定性因素。

此外,老蒋的遥控和盲目指挥,以及徐州“剿总”指挥不当,导致敌人被我军牵着鼻子走。这些最终确定了这场战役的伟大胜利是属于人民的,以粟裕为代表的我军杰出统帅将永载史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提供,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并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网站涉嫌抄袭侵权/非法内容,请发邮件举报。一经核实,本网站将被立即删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5498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4
下一篇 2022-11-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