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漂浮生物介绍

关于漂浮生物介绍,第1张

关于漂浮生物介绍

[拼音]:piaofu shengwu

[外文]:neuston

生活在水体表面膜上或附于表面膜下的生物群。分布于海水或淡水,尤以海水中为多。有一定运动能力。包括细菌、单细胞藻类及许多门类的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淡水种类较少,如鼓甲科和黾蝽科昆虫。海洋漂浮生物种类较多,有细菌、单细胞藻,以及甲壳纲、蜘蛛纲和昆虫纲节肢动物,偶然还有蠕虫、腹足类、水螅类、幼鱼和鱼卵等。漂浮生物与水漂生物不同之处为后者生活于水气界面,身体部分浸在水中,部分露在大气中。与游泳动物不同之处为后者运动能力强,能自动选择行动方向。与浮游生物不同之处为后者一般与水体表面膜无联系,且根本无运动能力或运动能力极弱而无力逆流运动。

漂浮生物与水漂生物均生活于水体表层或水气界面,易受日光辐射、温度、风等大气因素的影响。大雨后海水的盐度会突然下降,这些生物也会受到影响。工农业污染物进入水体后会被这些生物吸附、结合,并沿食物链传递下去。因此它们在生态学上有重要意义。漂浮生物又是许多水漂动物、游泳动物等的食物,在食物网中占据重要位置。磷虾等是许多鱼、鸟和鲸的食料,还具有潜在的经济意义,可能成为人类的食物来源。

漂浮生物可分为两大类:

水面上漂浮生物

靠水体表面张力的支持而生活于水体表面膜之上,能在水面行动。如大洋区的海蝇和近岸的黄蝇。

水面下漂浮生物

是较重要的类群,主要栖于水气界面下0~5厘米处。又可按其生态特点分为:

(1)真性水面下漂浮生物,长期生活于水体最表层。包括细菌、单细胞藻类和甲壳类,软体动物等。漂浮细菌密度大,色素化,如黑海水体表面150微米范围内以假单孢菌占优势,其密度比1~2厘米层高 5~10倍,比其他层高10~20倍。这些细菌是原生动物的主要饵料。软体动物有腹足纲的爪螺。甲壳动物有切甲亚纲桡足目的角水蚤、大眼剑水蚤、奇异猛水蚤和软甲亚纲的长足拟对虾。

(2)临时性漂浮生物,于生活的某个阶段或一日的某个时期出现于水体表面,又分为3类:其一浮游性水面下漂浮生物,昼夜作垂直移动,夜间出现于最表层,昼间进入较深水层。如磷虾、一些桡足类等。其二阶段性水面下漂浮生物,于幼体阶段日夜均出现于水体表层,如甲壳动物的幼体和鱼类的卵和仔鱼。其三底栖性水面下漂浮生物,生活于浅海,夜间升到水体表层,如糠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5998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5
下一篇 2022-11-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