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耕作制度介绍

关于耕作制度介绍,第1张

关于耕作制度介绍

[拼音]:gengzuo zhidu

[外文]:farming system

农作物栽培的方式及用地、养地农业技术体系的总称,又称农作制度。它以种植制度和作物布局为中心,包括土壤耕作、栽培、施肥、灌溉、水土保持、植保等农业技术措施的综合运用。农业地理学十分重视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与耕作制度的关系。

类型

耕作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取决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并与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生产经营水平密切相关,其发展主要经历了撂荒耕作、休闲耕作、连作耕作和轮作耕作 4种耕作制度。撂荒耕作制是一种原始的游耕制度,在耕作土地的自然肥力用尽后即行抛弃,另辟耕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逐步进入休闲耕作制,即耕作土地休闲一、两年,靠自然恢复地力后,再行耕作。此后,发展了连作耕作制,即在同一块田地上连年种植同一种作物,强化对土地的利用。由于连作耕作制不能均衡利用土壤中的养分,长期连作会引起土壤衰竭,于是出现轮作耕作制,即在同一块田地上按不同时间依次轮种不同的作物(或同一作物依次轮作于不同田块)。随着集约化水平的提高,又发展为一年多熟的轮作,即复种轮作制。复种轮作制又有间作、套作、混作等形式。

研究简史

中国是一个农业历史悠久和以精耕细作著称的国家,汉代就有了轮作和复种,而西欧在中世纪仍以三圃制(一种典型的休闲制)为主。中国在耕作制度方面的历史文献也很丰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通过广泛的耕作制度改革,提高复种指数,有力地促进了各种农作物的增产,但由于不顾客观条件,硬性推广某种种植制度,也走过弯路。在发扬精耕细作传统的同时,注意与现代农业技术特别是农业机械化相结合,因地制宜地提高复种指数,实行复种轮作制,将是中国主要农业耕作制度发展的基本方向。

近代国际上对耕作制度的研究十分重视,除农学在轮作栽培方面有大量的论著外,有的学者还从区域的角度研究,如A.N.达克哈姆和G.B.梅斯菲尔德合著的《世界耕作制度》(1970),分析了耕作制度的区位因素和耕作制度的分类,论述了耕作制度的区位、集约度、稳定性和效益,以及食物和粮食生产发展趋势等问题。H.鲁森伯格的《热带耕作制度》(1971)对各主要热带的耕作制度特点、类型、地理分布等都作了论述。

耕作制度的研究涉及的学科、领域甚广,以生态学观点研究耕作制度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重要进展。生态学观点认为,农作物与外界环境因子是一个统一的系统,耕作制度应按照物质能量循环的规律,建立在合理的生态平衡的基础上,这是保证农业持续增产的首要前提。

参考文章

  • 为什么说豌豆是耕作制度中一种重要的倒茬作物?粮食作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60325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5
下一篇 2022-11-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