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鲻介绍

关于鲻介绍,第1张

关于鲻介绍

[拼音]:zi

[外文]:Mugil cephalus

硬骨鱼纲鲻形目(Mugiliformes)鲻科(Mugilidae)鲻属。又名“乌鲻”、“乌鱼”等,古名“乌”。世界主要咸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地中海、黑海的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沿岸地区。中国沿岸海区均产。

形态

体圆筒形。头稍宽扁。脂眼睑发达。口裂小而平横,下位;上颌骨全为眶前骨遮盖,后端不急剧下弯。背鳍2个,分离较远。体青灰色,体侧上部具几条暗色纵带。

生物学特性

鲻为广盐性鱼类,在淡水、半咸水和盐度高达40的海水中都能生活,尤喜栖息于半咸水域和江河入海口处。性活泼,善跳跃。适温范围为12~25℃,较喜暖水;对低温敏感,冬季水温较低时,便离岸游向外海深水处。成鱼和幼鱼在海湾、河口索饵。成鱼草食性,用刚毛状细牙刮取沉积在泥表的硅藻、丝状藻类、有机碎屑等为食。黎明及中午的摄食强度最大。一年中则以春季的摄食强度最高,秋末和冬季最低。产卵洄游及生殖期间不食。仔鱼主要摄食小型浮游动物。仔、幼鱼都以白天摄食为主。雄鱼性成熟年龄一般为3~4龄,雌鱼为4~6龄。台湾、福建沿海的成熟雌鱼平均体长为450~500毫米左右,成熟雄鱼为 400毫米左右。怀卵量70~500余万粒。福建、台湾、广东沿海鲻的生殖季节在11月至翌年1月,12月为盛期。生殖前亲鱼离开河口、港湾,一般认为洄游到离岸稍远的近海区产卵。卵浮性,卵径0.9~1.0毫米,具油球1个。受精卵在水温20~24.5℃和盐度30.1~33.8的范围内,经44~59小时后孵化。初孵仔鱼全长约2.4~3.5毫米。1龄鱼一般体长达200毫米、重0.25千克;2龄鱼可达320~350毫米,重0.5千克以上;最大的个体可长达750~900毫米,重12千克左右。

养殖

早在 400多年前中国上海地区就已有养鲻的记载。1963年,中国台湾省在世界上首次人工繁殖鲻获得成功。目前养殖用苗还须从天然水域中捕捞。可在春季晴暖无风、水质较清时,用灯光诱捕。生产上还常开闸纳苗。鱼苗捞起后最好在半咸水中暂养1~3天再逐步过渡至淡水。长途运输时水温不应超过15℃,并要注意换水和避免剧烈振动致伤。以尼龙袋装苗充氧密封运输,效果尤佳。人工繁殖时亲鱼一般从沿海水域捕捞或采用人工养殖的成熟亲鱼。对后者采取产前盐度过渡方法,即在产前2~3个月对亲鱼池逐渐增加海水,使池水盐度逐步提高到10以至30左右,可有效地促使性腺成熟。当亲鱼的卵母细胞直径达0.6~0.7毫米时,即可注射催情剂诱导产卵。人工繁殖的仔鱼成活的关键是获得适口饵料,目前已筛选出双壳类幼体、桡足类无节幼体、褶皱臂尾轮虫和卤虫初孵幼体等饵料生物。养成有粗养和池塘混养两种形式。粗养是在半咸水或海水中大面积放养。如中国南方的鱼塭养殖主要采用开闸纳苗方法,辅以捞苗补充,不需施肥、投饵,管理方便,虽单位产量较低,但总产量较大。混养是利用淡水或半咸水池塘与鲤科鱼类或非鲫、遮目鱼等同塘养殖。在淡水鱼池中混养一定数量的鲻,亩产量一般可提高10~50千克。以施肥培育天然饵料为主;鱼体长大后,须补充投喂豆饼、麦皮、米糠等人工饵料。当年苗种养到年底,一般可达250克左右。鲻的单一精养方式产量不高,一般不予采用。

鲻通常用浮水罾及沿岸定置网捕捞。主要生产国有日本、朝鲜、墨西哥、委内瑞拉、希腊等,中国产量较少。肉质细嫩,含脂量多,以鲜销为主。卵巢干是名贵食品。

参考文章

  • 淡水养殖名特优新品种-鲻鱼水产/渔业
  • 池塘养殖鲻鱼技术水产/渔业
  • 在淡水中能见到的鲻形目鱼类有二种,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并加以正动物
  • 天然鲻鱼苗的捕捞与鉴别法水产/渔业
  • 淡水养殖名特优新品种介绍--鲻鱼水产/渔业
  • 在淡水中能见到的鲻形目鱼类有二种,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并加以正动物
  • 鲻鱼池塘混养技术水产/渔业
  • 河蟹与鲻鱼、鲈鱼池塘混养技术水产/渔业
  • 适宜咸淡水养殖的优质品种:鲻鱼水产/渔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6145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5
下一篇 2022-11-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