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idiaobai
[外文]:Asparagus officinalis
百合科( Liliaceae)天门冬属多年生草本。又名芦笋。以嫩茎作蔬菜食用。原产地中海沿岸。欧洲栽培已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后由欧洲移民传入美洲。19世纪末传入中国,但一直限于个别城市郊区少量栽培;20世纪60年代栽培面积迅速扩大。现主要分布在台湾、浙江、山东、河南等省。美国、西班牙、意大利、日本、加拿大均作为蔬菜普遍栽培。
形态根系发达,有贮藏养分的肉质根,以及着生于肉质根上、营吸收功能的纤细根。地下茎是节间极短的变态茎,每节有鳞片状变态叶,叶腋有芽,由鳞片包被,称“鳞芽”。地下茎的顶芽和侧芽都能形成鳞芽,集生而成“鳞芽群”。春暖季节鳞芽依其充实程度先后萌发成地上茎。株高150~200厘米,有大量分枝。叶退化成膜状,靠绿色的枝进行光合作用。雌雄异株,雄株产量(嫩茎)比雌株的高20~30%。花冠钟形,淡黄绿色,由昆虫传粉。浆果圆球形,成熟后红色。子房3室,每室有种子1~2粒。每克种子约50粒。染色体数为2n=20 。
栽培种子发芽适温为25~30℃,春季地温达10℃以上时即可播种。苗床宜选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浸种后,按40×6厘米单粒播种。6~8个月后可成苗。长江流域在降霜后地上部枯死时栽植;冬季严寒地区宜春栽;冬季无霜地区则要避开高温季节和雨季栽植。对土壤适应性较广,但以pH为6~6.7、疏松透气、土层深厚、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而富含有机质的砂壤土和壤土为适宜。栽植密度一般为行距150~200厘米,株距30~40厘米,亩栽800~1200株。采收“白芦笋”(即经培土后未伸出土面的白色嫩茎)的,为便于培土,行距宜稍宽;采收“绿芦笋”(即不经培土、伸出土面的绿色嫩茎)的行距可稍窄。根群大,入土深,地上部蒸腾面小,耐旱而不耐涝。土壤积水缺氧,会抑制根系和鳞芽发育,甚至造成烂根、烂芽。但干旱缺水也影响发棵。需肥量大,氮的需要最多、钾次之,磷的需要较少。肉质根是鳞芽形成“芦笋”的养料来源。当年肉质根越粗壮,来年的春笋就越肥嫩。随着植株逐年生长,地下茎逐年上升到地表,故对成年植株壅根培土,是延缓衰老、提高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措施。主要病害有茎枯病、褐斑病、立枯病、菌核病等,主要害虫有斜纹夜蛾、地老虎、金针虫等。
采收采收“白芦笋”多在黎明时进行。如发现田间土面有裂缝或湿润圈,即表明其下有嫩茎抽生,可扒开表土用割刀在笋尖下17~18厘米处切取,同时注意防止损伤地下茎和鳞芽。收割后即用土填平。出笋盛期宜每天早晚各收割一次。采收的嫩笋立即装入盛器覆盖,防止照光变色。采收“绿芦笋”时,以齐土面割高21~24厘米的嫩茎为宜。“白芦笋”一般定植后第 3年开始采收,“绿芦笋”定植后第2年开始采收。早期采收持续时间仅20天左右,至第5年到第10年的旺产期可持续50~70天。一般经济生产年限约为15年。
用途石刁柏的嫩茎富含多种维生素和各种氨基酸。可作蔬菜食用,也可加工制成罐头食品。味清香鲜美,柔嫩可口。对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有一定疗效,其肉质根有利尿作用。被视为一种保健食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