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猛(325~375)是什么?

王猛(325~375)是什么?,第1张

王猛(325~375)是什么?

[拼音]:Wang Meng




十六国时期前秦国丞相。字景略。北海剧县(今山东昌乐西)人,家于魏郡。出身贫寒,隐居山中,贩畚箕为业。博学好读兵书,厌恶浮华风尚。善于谋略和用兵。354年,东晋大将桓温进兵关中,王猛往谒,扪虱而谈天下形势,指出:“公不远数千里,深入寇境,长安咫尺而不渡灞水,百姓未见公心故也,所以不至。”一针见血地指出桓温北伐只想提高个人威望,并无收复关陇失地的雄心。他拒绝桓温之聘,与苻坚一见如故。论废兴大事,异常契合。苻坚即位,任中书侍郎,曾在一年中五次擢升,官至丞相、中书监、尚书令,封清河郡侯,成为苻坚主要的辅佐。

王猛任职十八年,综合儒法,选拔廉明,讲求实效,政绩斐然。在政治上抵制氐、羌权贵,整肃吏治,强化中央集权。任始平令,以明法峻刑禁勒豪强。为京兆尹,在京城一带坚持执法行事,数旬间诛不法贵戚豪强二十余人,百官震肃。在军事上,370年统兵消灭前燕,留镇邺,都督关东六州军事,为统一北方作出重大贡献。选贤任能,法简政宽,使燕民各安其业。在经济上,劝课农桑,开放山泽,兴修水利,改进耕作,以致田畴开辟,仓库充实。在文化上,广兴学校,重视儒学,禁止图谶迷信,使公卿以下子孙就读,选拔学通一经、才成一艺的任官,促进氐、羌的汉化,有利于民族融合。他执政期间,“关陇清晏,百姓丰乐”,呈现小康景象。在民族问题上,与苻坚的“并包之度,绥怀之略”相左,认为鲜卑族的慕容垂难以控制,宜及早诛除。临终犹以前秦内部各族豪酋势力为忧,以东晋为正朔所在,劝苻坚勿进攻东晋,但未被采纳,因而有肥水之败(见肥水之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63771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6
下一篇 2022-11-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