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tiaoyuan
[外文]:longjump
又称急行跳远,是在助跑道上沿直线助跑,在跑进中用单脚起跳腾空,最后双脚落入沙坑的田径运动项目。跳远既?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0/255459.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潜热钅浚质歉飨?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4/277615.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运动训练的重要手段。比赛时以跳的远度决定名次(图1)。
跳远原是人类猎取食物和逃避猛兽侵害的一种生活技能,后又成为挑选与训练士兵的条件和手段。在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中跳远即已作为比赛项目之一。当时的跳法是跳者双手各持金属或石质重物,通过不长的助跑,从稍高于地面的类似“门槛”的木板上起跳,在起跳时将双臂向前挥摆,开始下落时将重物向后猛力抛出,然后落在挖松的土地上。
19世纪末对跳远规则进行了修改。新规则规定:跳者不得持物、跳板要与沙坑表面齐平(这个规则沿用至今)。1896年第1届奥运会上跳远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12年国际业余田径联合会成立后追认了英国运动员P.奥康纳1901年在都柏林创造的7.61米成绩为第1个世界纪录。当时跳者多采用“蹲踞式”或“走步式”跳法。1931年日本的南部忠平,第1次采用“挺身式”技术,创造了7.98米的世界纪录。1935年著名美国运动员J.欧文斯凭借他出众的助跑速度和强有力的起跳,以简单的蹲踞式技术,把世界纪录提高到了8.13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研究和实践进一步使人们认识到跳远技术的关键在于助跑和起跳的完美结合,即提高腾空初速并按照一个合理的角度腾起。1960年美国运动员R.博斯顿以8.21米的成绩打破了欧文斯保持了25年的世界纪录。随后他与苏联的И.А.捷尔-奥瓦涅相分别于1965年、1967年先后达到8.35米的水平。在1968年第19届奥运会上,美国的R.比蒙创造了8.90米的世界纪录。比蒙的助跑速度在起跳前达到10.70米/秒,腾起角为26°,腾起高度约为80厘米。也有人认为墨西哥城的气温、空气密度、湿度,尤其是地处高原海拔2240米的地势,为他创造这一优异成绩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1948年伦敦第14届奥运会上,女子跳远第1次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匈牙利的O.佳尔玛蒂以5.695米创造了第1个奥运会女子纪录。在这以后的历届奥运会上比赛成绩不断提高,很多优秀的女运动员不但跳远水平高,而且多是“五项全能”运动员。第21届奥运会上,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五项全能运动员S.西格尔的跳远成绩曾达到6.49米。进入70年代以后,很多国家都培养了高水平的跳远选手,如南斯拉夫、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古巴、法国、意大利、尼日利亚等国,其中尤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进步更引人注意。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女选手曾多次逼近7米,但第1个突破7米大关的是苏联运动员В.巴尔道斯克涅,1978年她把世界纪录提高到7.09米。
跳远在中国直至50年代初期才开始有较好的开展和提高,从60年代起,取得不少好成绩。1965年女运动员肖洁萍以6.44米的成绩创造了全国和亚洲的新纪录(列当年世界第9位)。她和康越莉在新兴力量运动会、亚洲新运会和第7届亚洲运动会上先后3次获得冠亚军。1978年邹娃在第8届亚运会的比赛中再一次获得了这个项目的冠军。近年来中国男子跳远水平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邹振先和刘玉煌等在国际比赛中曾获得较好的名次。1981年第1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刘玉煌以8.11米的成绩获得亚军,并刷新了全国和亚洲纪录。(见彩图)
跳远是由助跑、 起跳、腾空和落地等紧密衔接的4个部分组成的。根据d道学原理,获得水平速度的助跑和获得垂直速度的起跳技术是最重要的两个部分。
助跑运动员通过助跑获得水平速度,使身体姿势和跑的动作有利于进行有力的起跳。助跑一般为18~20步,起跑后随着步长和步频的逐渐增加获得加速度。跑进中应力求动作协调放松,大腿适当高抬。助跑的速度愈快,起跳的难度也就愈大,因此助跑的速度应和起跳的能力相适应。助跑的最后4步(或6步)用“惯性跑”,或在起跳前采用略低于个人最大跑速即“可控制速度”的方法,能够比较容易地做到助跑和起跳的良好结合。但优秀运动员应更积极地发挥速度,力求以自己的最高跑速上板起跳。事实证明,速度水平较差、身材相对矮小、动作协调灵活、d跳力好、节奏感强的运动员,宜于在助跑的最后 4步用增加步频(即快节奏)的方法达到积极加速上板起跳的目的。这种跑法要求运动员以积极而放松的步伐起跑,途中继续平稳地加速,直至起跳前 4步达到可控制的高速度,最后以快节奏的跑法上板起跳。目前中国个别运动员上板前10米的平均跑速达到10米/秒以上。为了有力地起跳,在起跳前 4步的跑进中,上体要垂直于地面;向前摆腿时膝关节要放松,大小腿折叠并适当高抬;脚的着地点要近于身体重心的投影,使身体重心平稳向前。由于上板的步伐积极、节奏快,相应地缩短了跑的腾空阶段,所以步幅较为稳定均衡。在一般情况下,最后一步较正常步幅短10~15厘米,倒数第2步约长15~25厘米,女运动员的步幅变化更小一些。
起跳起跳的力量来自蹬地的反作用力,自起跳脚接触起跳板至蹬离板面约为0.11~0.13秒。优秀运动员在起跳中获得上升的垂直速度约为3.1~3.5米/秒。踏板时,以全脚着地,而对地面的支撑力点则是由足踵滚动到前掌直至用足趾蹬离地面。起跳脚的上板瞬间膝关节几乎是伸直的。在起跳过程中,躯干应始终保持与地面垂直的姿势。任何前倾或后倒都会影响充分发挥向上的力量。在起跳腿下踏的同时,摆动腿和两臂开始快而有力地摆动。其前半程可增加起跳腿的负担,使之张力加大。后半程为向上摆动的过程,可使起跳腿的负担减轻,便于快速完成蹬地动作,摆腿应到大腿与地面接近平行的部位。前摆臂的手略高于下颏,后摆臂至身后略向外展。当蹬地动作接近完成时,摆腿和摆臂的动作突然停止的制动作用,有助于带动和提高身体重心并使蹬地的动作获得最后的加速度。概括摆动的全过程是快与放松和快与力量的统一,即开始时加速疾摆,突停以带动全身,并立即恢复放松状态。腾起角的大小和腾起的高度一直是跳远界所关心和探讨的问题,优秀运动员的腾起角多在18°~24°之间,而集中于21°~22°,腾起高度为60~68厘米。实践证明,为了获得高度而在起跳中过多地损失水平速度是不能创造好成绩的,应在发挥并保持水平速度的同时,进行强有力的起跳,以达到必要的高度。在助跑和起跳相结合这个重要的环节中,还应突出一个“快”字, 即上板快、 蹬地和摆动发力快。总之,跑和跳在最大强度或接近最大强度的情况下合理地结合,标志着完美的跳远技术水平。这也正是在各项运动中跳远所独具的特点。
腾空起跳离地以后可以用“蹲踞式”、“挺身式”或“走步式”的动作使身体在空中保持平衡并为落地动作做好准备。在空中保持起跳姿势,然后两腿在体前抬起伸直落入沙坑,就是“蹲踞式”跳远动作。“挺身式”的跳法是在空中上体充分伸展或稍有挺身动作,为使动作更加舒展、自然、连贯,两臂可经身体两侧向下后方摆,同时两膝微屈保持在空中平衡滑行,当滑行进入下落时,两臂自体侧继续向上向前绕环,同时两腿由身后摆至身前,抬起伸直,落入沙坑。近年来有更多的人采用“走步式”和更接近于跑步式的动作。“走步式”更有利于把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协调而自然地结合为一个完整的连续动作。一些身材相对矮小而动作灵活的运动员往往是上体充分伸展,两腿以髋关节为轴,做大幅度的前后摆动。而身材高的运动员多是上体直而稳定,两腿的动作幅度不大,几乎完全是在空中跑步的动作。臂的动作和跑时的摆动一样,是以肩为轴与同侧腿相反而与异侧腿一致做绕环动作,以保持身体的平衡。空中动作是按个人保持在空中平衡的需要而产生的。腾空阶段是起跳的继续,是落地的准备。无论跳哪一种姿势,都必须把起跳动作做充分。
落地运动员在空中进入下降阶段,开始准备落地。首先是两腿同时或先后屈膝至体前,然后小腿随惯性摆出伸直,这一系列动作主要由收腹举腿的力量完成,上体应保持稳定。两臂自上方经前向下的绕环动作,是保持平衡的补偿动作,当两脚进入沙坑时,脚尖应勾起,两脚间保持约30厘米的距离。落入沙坑后要立即屈膝缓冲,两臂上提以提高身体重心,顺势立起。优秀运动员熟练地掌握了技术,可以利用向前的惯性在空中做充分的滑行,因此在落地时应有“自由落体”的感觉。落地时向前扑倒、后倒、侧倒的方法会使完整动作遭到破坏,往往达不到更好的成绩(图2)。
跳远是一项大强度的运动项目,它的完整过程明显地表现出速度、力量、技术的突出作用和其他各种身体素质综合发挥作用的重要意义。因此,多年训练安排是必要的。各项球类活动及其它发展速度和力量的运动项目以及田径多项,做为训练手段也一直在跳远训练中占着重要地位。
参考文章
- 跳远运动的由来体育博览三级跳远的技术及教学特点?田径怎样判定跳远试跳成功或失败?田径跳远项目的远度构成公式怎样表达,分别取决于哪些因素,如何更好田径跳远助跑的任务是什么?助跑的加速方法有哪几种?田径试述跳远、三级跳远裁判工作田径简述跳远、三级跳远场地的规格田径试述挺身式跳远的教学过程和手段?田径简述跳远三种空中姿势的优缺点?田径跳远比赛中出现成绩相等如何判定名次?田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