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雠通义是什么?

校雠通义是什么?,第1张

校雠通义是什么?

[拼音]:Jiaochou Tongyi

中国古典文献学、目录学专著。清章学诚撰。成书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共4卷。1788年校正更订。1832年与《文史通义》合刊。通行本为嘉业堂刊刻《章氏遗书》。1956年据此出版单行本,包括内篇3卷,外篇1卷。外篇为章氏部分序、书后、叙例等,是由王宗炎增补的。

章学诚撰该书意在"宗刘"(继承刘向、刘歆)的校雠事业)、"补郑"(弥补郑樵的不足)和"正俗"(纠正时弊),指出校雠之义,是为了"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推阐大义,条别学术异同,使人由委溯源。他十分重视大序、小序和提要,认为这些可以讨论群书之旨,辨明流别。

章学诚主张文献分类应随文献增长变化和学术演变而加以改变,认为中国古代文献分类从"七略"发展成"四部"是势所必然。他主张编制目录时不仅要对文献分门别类地加以编排,而且还要全面叙述著述源流。文献分类需要有专深的学问,才能辨别学术源流。他运用道器说研究分类原则,认为目录应能使求书者"即器而明道"。




在文献著录方面,他大力提倡采用"互著"、"别裁" 的方法。互著即一书可分入两类者, 采用参照法;别裁即对一书中的重要篇章进行分析著录。著录时对于同书异名者,要详加考核,注明原由。

章学诚在该书中还介绍了索引的方法和功用。他主张在校雠之前,要先将各种文献中的人名、地名、官阶、书名等,"仿《佩文韵府》之例,悉编为韵",详注出处,在文献分类时可按韵检索查考。

章学诚还主张广泛经常地搜集古今图书,编成目录,需用书时可"按籍而稽"。他还主张开展辑佚工作。

《校雠通义》全面继承和发展了刘向、刘歆、郑樵的目录学思想,用"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概括了中国古典目录学的精华和优良传统。是古典目录学理论的集大成之作,在中国目录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63905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6
下一篇 2022-11-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