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学是什么?

目录学是什么?,第1张

目录学是什么?

[拼音]:muluxue

[外文]:bibliography

研究以目录、索引等方式概略地认识文献与简明地记录、揭示、报道文献的学科。在中国,记载11世纪北宋名臣、科学家苏颂(1020~1101)言行的一部书(《丞相魏公谭训》)中,就出现了“目录之学”这一提法。其中把能迅速就某一专题寻检相关文献的人,称为“有目录之学”。12世纪,南宋史学家郑樵(1103~1142)在研讨汉唐及宋的官修目录、史志目录和私人藏书目录成就得失的基础上,写成了专门论述目录学的《通志·校雠略》。18世纪,古典文献考据盛行的清代乾嘉时期目录学更受到学者们的重视。史学家王鸣成(1722~1797)认为,“目录之学,学中第一紧要事,必从此问途,方能得其门而入”。“凡读书最切要者,目录之学”(《十七史商榷》)。史学家章学诚 (1733~1801)写成了又一部专门论述目录学的书,即《校雠通义》。

在欧美,bibliography一词既用来表示目录学这样一门记录出版物的科学、技术,同时用来表示这种技艺所产生的特定产物即书目、文献目录。bibliography一词起源于希腊文的biblios(书 )和grapho(写),原意为书的抄写。17世纪,该词词义变为“书的记录”、“书的描述”。 17~18世纪之间, 为了使记载大量出版物时有章可循,逐步形成了近代书目与目录学的基本概念。1763~1768年间问世的D.纪尧姆的《教育书目》,被看作是近代目录学的标志。1797年《不列颠百科全书》第3版,始收“bibliography”一词,1829年《美国百科全书》第1版,有对目录学一词的较长论述。日本引入欧美目录学时,最初(1912)将bibliography译为“书史”、“书史学”,后来通用“书誌”、“书誌学”。近年,苏联目录学界为避免混淆,使用библиографоведение一词表示关于书目的科学(目录学),用библиография表示书目实践活动。

目录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的文献信息保障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即社会的文献目录信息保障系统。它的任务是不断提供理论研究成果,以求优化这一系统,从而推进科学、教育、文化的发达与社会进步。目录学的学科,包括普通目录学,研究文献目录工作的一般理论和基本的方法;专科目录学,研究各学科领域文献及其目录工作的有关知识。侧重于对书籍版本状况进行研究的学科分支,称为版本目录学(与文献目录学相对而言)。另外,就某种专门的文献类型进行目录学研究,形成方志目录学、丛书目录学等提法。

中国目录学的研究活动主要在大型图书馆、出版机构、高等院校以及人文科学研究机构中进行。目录学教育在高等院校的图书馆学情报学系(如北京大学设有目录学教研室)和中文系、历史系中进行。主要研究成果有:《目录学概论》(刘纪泽,1930)、《中国史部目录学》(郑鹤声,1930)、《目录学发微》(余嘉锡,1932~1948年北京各大学讲授目录学时的讲义,1963年出版)、 《目录学研究》(汪辟疆,1934)、《中国目录学史》(姚名达,1937)、《中国目录学史论丛》(王重民,1985)。近期的研究成果多数发表在图书馆学刊物中。中国图书馆学会中设有目录学研究分会。近年来,目录学的发展和情报学、情报技术的关系也更加密切。但是,目录学、图书馆学、情报学是互有联系又互有区别,并不能互相取代的3门学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73877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8
下一篇 2022-11-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