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户是什么?

眉户是什么?,第1张

眉户是什么?

[拼音]:meihu

戏曲剧种。即主要流行于陕西、山西、甘肃、宁夏等地的“曲子戏”。源于何地,尚无文献可考,艺人相传,说法不一。一说源出眉县、户县,故称“眉户”;一说源出华阴、华县,因曲调悦耳动听、迷人,陕西有将“胡”作“戏”解之说,故称“迷胡”,即迷人的戏的意思。抗日战争时期,延安称“眉户”,所以今称眉户者居多。早期是农村、乡镇群众“自乐会”坐唱的清曲、小曲,主要以三弦伴奏,内容多系民间生活故事。所唱曲子又分大调、小调两类:大调曲子如〔大金钱〕、〔黄龙滚〕、〔满江红〕等,格律比较严谨,不易掌握。小调曲子如〔岗调〕、〔越调〕、〔五更〕、〔银纽丝〕、〔戏秋千〕等,曲调灵活自由,易学易唱,便于流传。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在陕西,有人把唱曲与民间秧歌、社火相结合,以小调曲子为主,发展成为小戏,逐步由“地摊子”搬上舞台。这一时期,在晋南也有“地摊子”艺人吴小宝、王喜荣、王胜才等开始把眉户搬上戏台演出。同治、光绪年间涌现出一批艺人和一些专业戏班,如月月红、柴寅娃的少华班,活动于陕西渭河以南一带;印福、杨老四等人由“花鼓”改唱眉户,活动于渭河以北地区。初期剧目,多为由小丑、小旦、小生搬演的小戏,如《张琏卖布》、《刺目劝学》、《闹书馆》、《李彦贵卖水》一类。艺人在演出过程中,不断从地方大戏中吸收唱腔、锣鼓、伴奏曲牌、身段、扮相、服饰等,用以丰富自己的艺术手段和表现力。陕西的眉户多借鉴秦腔,山西的眉户则多借鉴蒲剧,遂逐步发展为能够表现历史故事题材的戏曲剧种,能演出《蝴蝶盃》、《串龙珠》、《八件衣》等一类戏。但长期以来,眉户仍以小戏为主,并在民间一直保持着既无妆扮,又无表演,一唱到底,全无白口的清唱形式,与眉户戏一并流行。

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文艺方针的指引下,晋南名艺人李卜到达延安传授眉户,当时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及广大文艺工作者,利用眉户形式反映边区人民斗争生活,编演了《十二把镰刀》、《夫妻识字》、《大家喜欢》等剧目,为新秧歌剧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重要艺术条件,也为眉户演出现代戏打下了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相继成立了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眉、碗剧团,华阴县眉户剧团,山西临汾地区眉户剧团,临猗县眉户剧团以及四川广汉县剧团等专业团体。创作和改编了不少现代戏和历史故事戏,以现代戏《梁秋燕》最驰名。




眉户的唱腔曲调,1955年出版的《郿鄠音乐》收有120个,若按同一曲调的各路不同唱法计算,共有 243个。其音乐结构为曲牌联套体,一般的套曲格律是:〔越调〕—〔背宫〕—〔五更〕—〔金钱〕—〔背尾〕—〔越尾〕,中间可以自由选用曲牌,有时〔背宫〕、〔背尾〕、〔五更〕、〔金钱〕也可不用,但是〔越调〕起、〔越尾〕落是必不可少的。这种套曲格律在坐场清唱中尤为严格,后来发展为舞台演出,运用曲调就较灵活了。眉户的伴奏乐器,以三弦为主,板胡、梅笛为辅,后又逐渐加入二胡、打琴以及中西弦管乐器。打击乐器及锣鼓点,均借鉴地方大戏而稍有变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6441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6
下一篇 2022-11-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