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guoji shouzhi yiban junheng fenxifa
[外文]:general equilibrium approach to balance of payments
将几种主要的国际收支理论加以综合,以便从整体上全面说明一国内外均衡的国际收支理论。
沿革国际收支一般均衡理论的提出与d性分析法、货币分析法、吸收分析法和政策配合说等国际收支理论的各自优劣密切相关。d性分析法正式形成于30年代,它解决了一国进行货币贬值所必须解决的进出口商品的需求d性问题,但它未能涉及国内经济与国际收支的关系(见国际收支d性分析法)。吸收分析法弥补了d性分析法的不足,它采用整体均衡而不是局部均衡的分析方法论证了一国国际收支的改善必须通过减少总吸收或增加总收入才能成功。但到70年代中后期,由于通货膨胀的加剧和国际资本流动的频繁,吸收分析法已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见国际收支吸收分析法)。货币分析法弥补了前两种分析方法在考察整个国际收支项目的缺陷,它将资本项目和经常项目一并考察,认为国际收支的失衡从长期来看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政策的变化是造成一国国际收支失衡的根本原因。货币分析法的主要贡献在于强调了货币因素对国际收支的影响,缺点是过分强调货币的作用(见国际收支货币分析法)。政策配合说和内外均衡论可以视为吸收分析法的延伸,它们虽然使吸收分析法更为深入,但同样存在忽视国际间资本流动的缺陷。总之,这些理论都分别从不同角度、就某一个方面分析国际收支问题,但显然各有利弊。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将上述各种学说加以综合,全面说明国际收支问题的理论模型。国际收支一般均衡分析法通过建立IS-LM-BP模型来对国际收支的各种理论问题作全面的阐释。
主要模型一般均衡分析法认为,国际收支与所有其他宏观经济变量密切相关,相互依存。能够承认这种彼此影响的方法是建立IS-LM-BP 模型。
在图1中,横轴表示实际收入,纵轴表示没有通货膨胀预期的名义利率即实际利率。IS曲线代表商品市场(流量)均衡点的轨迹,曲线上任意一点都代表由于一定的收入和利率相结合而达到的商品市场均衡。它由左向右下方倾斜,呈负斜率。这是因为在较高的利率水平上,投资较少,只等于较低水平上的储蓄。LM曲线代表货币市场均衡点的轨迹,曲线上任意一点都意味着一定的利率和国民收入的结合而达成的货币供给M和货币需求L相等。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是因为收入上升会增加交易性货币需求,从而引起利率上升,导致投机性货币需求相应减少。因为交易性货币需求与国民收入成正比而投机性货币需求与利率成反比。BP曲线代表外汇市场均衡点的轨迹,在曲线上任意一点,外汇市场的供求相等。由于对外汇的供求主要来自进出口,因而BP曲线即代表国际收支均衡。该曲线之所以垂直,一是这里假设国际收支中不存在资本流动,故经常项目差额就是国际收支差额。收入水平越高,经常项目差额越低。二是利率对国际收支没有直接的影响,较高的利率虽然可以改善经常项目,但它是通过减少收入即收入沿IS曲线移动而不是直接改善经常项目。在BP曲线的右方是国际收支逆差,在BP曲线的左方则是国际收支顺差。
各种国际收支理论的基本观点均可在这个模型中得到反映。
(1)d性分析法认为,货币贬值使IS曲线向右移动,若马歇尔-勒纳条件得到满足,货币贬值也将使BP曲线向右移动。然而,货币贬值的效果仅在它未被价格变动所抵消时才会产生这种影响。由于各种时滞的存在,也可能需要相当一段时间才能起作用,即J曲线效应。
(2)吸收分析法认为,BP曲线向右移动也许还不足以改善国际收支,YFE点以上的垂直线表示充分就业基准线。如果YE最初与YFE相重合,产出就不可能扩张到与需求的增加相一致,从而国际收支的任何改善都要取决于支出即吸收的减少。吸收的减少可能会自动出现,其原因或者是收入再分配对IS曲线有向左移动的影响,或者是贬值引起的通货膨胀减少实际货币供给量M,从而推动LM曲线向左移动。政府可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推动IS曲线或LM曲线向右移动。
(3)货币分析法强调贬值对LM曲线的影响,而且认为这是唯一的影响。它假设可以依靠价格的伸缩性来保证内部均衡即IS曲线和LM曲线相交于E点。在E点,经常项目存在逆差,如果没有资本流动,一国就会失去储备,导致货币供给M减少,LM曲线向左移动直到它与IS曲线和BP 曲线的交点J相交为止。在J点,国际收支也处于均衡状态。
(4)政策配合说和内外均衡论认为,这里内部平衡由位于YFE曲线上的E点来表示,外部均衡由位于BP曲线上的E点来表示。要使E点同时落在这两条曲线上,必须至少能移动BP曲线、IS曲线和LM曲线中的任一条。移动BP曲线需要支出转换即增加收入政策,而移动IS曲线或LM曲线则需要吸收政策。只要BP曲线、IS曲线和LM曲线能在E点相交,那么就可同时实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而保证三条曲线相交于E点,就必须将转换政策和吸收政策配合使用。在引入资本移动的IS-LM-BP 模型中(图2),BP曲线不再垂直而表现为一条向上倾斜的直线。所以BP曲线就可与代表内部均衡的曲线YFE有相交的点,即图2中的T点。
在图2所示的情形中,需要扩张性财政政策推动IS曲线向上直到它通过T点,同时还要配合紧缩性货币政策推动LM曲线向上直到它也通过T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特定配合,能够保证实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这两个目标。
因此,IS-LM-BP模型提供了一个简单的国际收支一般均衡分析框架。它说明各种不同的国际收支理论各有特长,因而是可以相互补充的。
评价国际收支一般均衡理论试图将各种国际收支理论结合起来以全面分析国际收支问题。它摒弃了d性分析法、吸收分析法和货币分析法等理论的各自不足,并尽可能吸收了它们的长处。它的缺陷在于其假设的内外同时均衡具有暂时性,现实毕竟无法达到这样的均衡状态,因此在实际中很难运用。
- 参考书目
- D.Wrighton," IS,LM and External Equilibrium:A Graphical Analysis " , Americɑn Economic Review,March,1970.R.A.Mundell, "The Appropriate Use of Monetary and Fiscal Policy under Fixed Exchanged Rates ",Internɑtionɑl Monetɑry Fund Stɑff Pɑpers,March,1982.J.威廉森著,马建堂等译:《开放经济和世界经济》,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上海,1990。(J.Williamson,The Open Economy ɑnd the World Economy ,Basic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