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tongyu
[外文]:congruence
数论中的重要概念。给定一个正整数m,如果二整数α、b)满足m│α-b)(α-b)被m整除),就称整数α、b)对模m同余,记作α呏b)(mod m)。对模m同余是整数的一个等价关系。利用同余的定义可得以下基本性质:
(1)若α1呏b)1(mod m),α2呏b)2(mod m),则α1±α2呏b)1±b)2(mod m),α1α2呏b)1b)2(mod m)。
(2)若αс呏b)с(mod m),则。
剩余类和完全剩余系余数相同的整数集合,就叫做剩余类。确切地说,若m是一个给定的正整数,则全体整数可以分成m个集,记作C0,C1,…,Cm-1,其中Cr(r=0,1,…,m-1)是由一切形如qm+r(q=0,±1,±2,…)的整数所组成的集。这些集合具有性质:
(1)每一个整数必包含在而且仅包含在上述一个集合里。
(2)两个整数同在一个集合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它们对模m同余。这样的m个集C0,C1,…,Cm-1叫做模m的剩余类。由此可引出抽象代数中重要的概念,如群论中的陪集,环论中的剩余类等。任取,这m 个数α0,α1,…,αm-1称为模m的一个完全剩余系。最常用的完全剩余系是0,1,…, m-1。如果(k,m)=1,l是任给的整数,α0,α1,…,αm-1是模m 的一个完全剩余系,那么,kα0+l,kα1+l,…,kαm-1+l也是模m的一个完全剩余系。但是,当m呏0(mod2)时,如果α0,α1,…,αm-1和 b)0,b)1,…,b)m-1分别是模m的一个完全剩余系,那么α0+b)0,α1+b)1,…,αm-1+b)m-1就不是模m 的一个完全剩余系。1948年,S.乔拉等人证明了:设m>2,如果α0,α1,…,αm-1和b)0,b)1,…, b)m-1分别是模m 的一个完全剩余系, 那么α0b)0,α1b)1,…,αm-1b)m-1不是模m 的一个完全剩余系。
费马小定理和欧拉定理1640年,P.de费马宣布他证明了:如果p是一个素数,x是一个整数,满足p凲x,则p|xp-1-1。这个重要的定理叫做费马小定理。1736年,L.欧拉首先给出了这一定理的证明。1760年,他又作了重要推广:若m是一个正整数,对于每一个满足(x,m)=1的整数x,则有,这就是欧拉定理。其中φ(m)叫做欧拉函数,它表示0,1,…,m-1中与m互素的数的个数。在C0,C1,…,Cm-1中, 恰有φ(m)个类,其中每一个数都和m互素,在这φ(m)个类中各取一数,得到φ(m)个数,叫做模m的一个缩系。运用缩系的性质,很容易证明欧拉定理。设 是模m的一个缩系,(x,m)=1,那么也是模m的一个缩系,于是,即得出欧拉定理。当m是素数时,就得到费马小定理。设m的标准分解式为,利用缩系的性质可证
。
一次同余式和孙子定理同余式的求解中,一次同余式是最基本的。设整系数n次(n>0)多项式ƒ(x)=αnxn+…+α1x+α0,m是一个正整数且不能整除αn,则
(1)
叫做模m 的n 次同余式。如果整数 α是(1)的解且α呏α┡(mod m),那么α┡也是(1)的解,因此,(1)的不同解是指满足(1)的模 m互不同余的数。对于一次同余式 αx呏b)(mod m)有解的充分必要条件是(α,m)│b),若有解则有(α,m)个解。一次同余式组是指
。 (2)
在中国古代《孙子算经》中,对某些具体的一次同余式组已有解法,把这一解法加以推广,就是著名的孙子剩余定理:设m1, m2,…, mk是k个两两互素的正整数
,
则同余式组(2)的解是
,
式中。孙子剩余定理又被称之为中国剩余定理,是数论中一个重要的定理,除了数论本身,数学的许多其他分支以及一些应用学科都要用到它。例如,设m=m1m2…mk,m1, m2,…,mk两两互素,利用孙子剩余定理可将同余式(1)的求解问题化为同余式组ƒ(x)呏0(mod mi)(i=1,2,…,k)的求解问题,于是就只需要研究(1)中m是素数方幂的情形了。又如,可将0≤x<m中的一切整数x,用表示,这叫做模系数记数法,这里m=m1m2…mk,m1,m2,…,mk两两互素,而表示x模mi的最小非负剩余。
如果已知x的模系数记数法,就可用孙子定理找出x。这个记数法的优点是加法和乘法无须进位,它在计算机方面有应用。
素数为模的同余式关于素数为模的同余式,1770年,J.-L.拉格朗日证明了如下定理:设p是素数,那么模 p的n次同余式的解数不大于 n(重解也计算在内)。人们称之为拉格朗日定理。由此立即可以得威尔森定理:如果 p是素数,那么(p-1)!+1呏0(mod p)。因为xp-1-1呏0(mod p)有p-1个解1,…,p-1,故由拉格朗日定理可得
xp-1-1呏(x-1)(x-2)…(x-(p-1))(mod p),
将x=0代入上式得-1呏(-1)p(p-1)!(mod p),这就证明了威尔森定理。威尔森定理的逆定理也是成立的,可用反证法简单证出。用拉格朗日定理还可证明:当p≥5是一个素数时,则有。这个定理是1862年,由J.沃斯顿霍姆证明的。
设ƒ(x1,x2,…,xn)是n元整系数多项式,p是一个奇素数,对于同余式ƒ(x1,x2,…,xn) 呏0(mod p)的解(x1,x2,…,xn)(0≤xj<p,j=1,2,…,n)的个数N 的研究,是数论的重要课题之一。
早在1801年,C.F.高斯就研究了同余式αx3-b)y3呏1(mod p)的解的个数,这里p呏1(mod 3)和同余式αx4-b)y4呏1(mod p)的解的个数,这里p呏1(mod 4)。
设ƒ(x)模 p无重因式,1924年,E.阿廷猜想同余式y2呏ƒ(x)(mod p),在ƒ(x)的次数为3和4时,N 分别满足和,1936年,H.哈塞证明了这一猜想,并且还证明了对于一般含q个元的有限域,把以上两式中p换成q,也是对的。1948年,韦伊对于一般的ƒ(x,y)=0在有限域上得到类似的结果, 他猜想对于ƒ(x1,x2,…,xn)=0也有类似的结果。1973年,P.德利涅证明了韦伊猜想。他的杰出工作获得了1978年的国际数学家会议的费尔兹奖。
- 参考书目
- W.M.Schmidt,Equations over Finite Fields: an Elementary Approach, Lecture Notes in Math.536,Springer-Verlag, New York, 1976.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