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仪祉(1882~1938)介绍

关于李仪祉(1882~1938)介绍,第1张

关于李仪祉(1882~1938)介绍

[拼音]:Li Yizhi

中国近代水利家。原名协,字宜之,陕西蒲城人。生于公元1882年2月20日,1938年3月8日卒于西安。17岁中秀才,1909年毕业于京师大学堂,随即往德国柏林皇家工程大学学习土木工程,1911年回国。1913年再次出国,考察欧洲诸国水利,然后留德国但泽工业大学攻读水利。1915年回国,历任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教授、陕西省水利局局长兼渭北水利工程局总工程师、陕西省教育厅长、西北大学校长、上海港务局长、南京第四中山大学教授、华北水利委员会委员长、导淮委员会委员兼总工程师、陕西省建设厅长、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长兼总工程师和扬子江水利委员会顾问等职。1931~1938年任中国水利工程学会第一任会长。李仪祉在《黄河之根本治法商榷》及《黄河治本计划概要叙目》等文中,提出了上、中、下游并重,防洪、灌溉、航运、水电兼顾的治河思想,使中国几千年来单纯着眼于下游治理的局面为之一变。他查勘考察了许多河流,写出了《中国水利事业之前途》、《黄河上游视察报告》、《治理黄河工作纲要》、《黄河之水文》、《黄河流域之水库问题》等专著,对中国江河的治理、水文、勘测事业以及水利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都有建树。

李仪祉是20世纪上半叶初期中国最早讲授水文学课程的教授。他在《治理黄河工作纲要》一文中首先提出黄河流域布设水文站网的规划,列出了干支流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的布设方案。在《黄河水文之研究》一文中明确提出布设水文站网的指导思想是:

(1)站网的布设,要使水文站之间的实测资料可以互为校核考证;

(2)站网布设要上、中、下游统一考虑,以查明黄河水沙来源及其变化规律;

(3)水文测验要统盘考虑,除测流量和泥沙外,还要测雨量。这些布站思想,直到今天仍有重要参考价值。他关于水文的重要论著还有:《诺模术》、《潮汐论》、《森林与水功之关系》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7020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7
下一篇 2022-11-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