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腐霉科介绍

关于腐霉科介绍,第1张

关于腐霉科介绍

[拼音]:fumei ke

[外文]:Pythiaceae

霜霉目的1科。菌丝体发达,少数可形成吸器。多数种的孢囊梗与菌丝无区别,少数具定形的孢囊梗并可继续生长。孢子形态多样,从线形至球形;萌发生游动孢子或芽管;游动孢子肾形,侧生等长的双鞭毛。有性生殖为霜霉目的一般模式,即藏卵器由侧生或围生的雄器授精后形成厚壁的卵孢子。少数可行孤雌生殖。

腐霉科为霜霉目中最原始的1类,是水霉目进化到霜霉目的过渡类型,其中低等类型接近水霉,高等类型接近霜霉。低等种类生于水中或土中,孢子囊不脱落,与菌丝分化不明显,萌发时多形成游动孢子;高等种类陆生,孢子囊易脱落,萌发时产生游动孢子或直接生芽管。腐霉科腐生于水体或土壤中,或寄生于植物。寄生类型具不同程度的寄生性,一般低等的为弱寄生,寄生范围较广;高等的接近专性寄生,有一定的生理分化,但不如霜霉科专化。

腐霉科有些种的“性”似乎是相对的;在性器官和卵孢子的发育中,可能包括与绵霉类似的性激素机制。多数现代研究者认为本科的减数分裂是在配子囊内发生。

本科的模式属腐霉属能够较好地利用六碳糖,除游离氮和亚硝酸盐外,其他的含氮物均可作为它的氮源。它能用硝酸钠合成15种以上的氨基酸,其中最丰富的是丙氨酸和赖氨酸;腐霉对无机硫和有机硫均能利用,并能合成多种维生素,如核黄素、生物素、叶酸、泛酸和抗坏血酸等;它还能分泌果胶酶、纤维素酶以及转化甾族化合物等。

腐霉科虽比水霉科的结构更为复杂,但它与水霉科十分相似,所以早期学者J.施勒特尔(1897)和G.M.史密斯(1938)将它归入水霉目。后来,F.T.沃尔夫(1947)和F.莫罗等人主张将它提升为腐霉目。G.M.沃特豪斯(1973)在讨论霜霉目分类时,将腐霉科分为8属,常见的重要属有腐霉属、疫霉属、指疫霉属和霜疫霉属。腐霉属包括一些寄生于藻类的水生种和许多寄生于显花植物的土壤寄藏种,全球约120种,中国有40多种,最著名的是引起幼苗猝倒病的瓜果腐霉和广泛分布在中国土壤中的中国腐霉(见图)。疫霉属与腐霉属的主要区别是它的游动孢子不在孢囊内形成,而是在孢子囊内分化形成。此属约50种,中国有25种。许多种是经济植物的重要病原菌,如引起马铃薯晚疫病的致病疫霉遍及全球马铃薯栽培区,它不仅使马铃薯的产量降低,而且孕妇吃了病薯以后,可能造成胎儿脊椎发育不全;中国疫霉在中国引起黄瓜疫霉病。指疫霉属兼具指梗霉和疫霉的特征,有4种,常见的为侵染禾本科植物的大孢指疫霉。霜疫霉属是中国台湾、广东等省荔枝果实上的一单种属,它的高度分化和有限生长的孢囊梗很象霜霉科;而易于培养、具乳突的孢子囊和围生的雄器,又很象腐霉科,故G.M.沃特豪斯(1973)将它归入腐霉科,柯文雄等(1978)主张将它从腐霉科分出,独立成霜疫霉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7026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7
下一篇 2022-11-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