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ianxing dongwu men
[外文]:Platyhelminthes
动物界的 1门,为无体腔最原始的三胚层动物。背腹扁平,无体腔、肛门、循环器官、呼吸器官及骨骼系统,也没有真正的附肢;具有原肾型的排泄系统和充满体内各器官间隙的结缔组织、实质组织。C.von林奈 1758年曾将其与线形动物、纽形动物及环节动物一起称为蠕虫,经后人研究了解到它们是结构上有显著差别的不同动物类群。
结构功能
扁形动物是动物界进化中的一个新阶段,从行固着或漂浮生活,体形辐射对称的腔肠动物转变成既能游泳又能爬行,体形背腹平扁两侧对称的个体。通过体中轴一个切面可将身体分成左右对称的两半。身体明显地具有前、后、左、右及背腹之分。体前端形成一个可辨认的头部,寄生种类在头部常有附着器官。本门动物在机能上亦开始分化,如背面主要司保护机能,腹面司爬行和摄食的机能,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使其对外界环境条件能及时反应,也为在前端分化成脑创造了条件。两侧对称的生物体既适合于游泳,又能在物体上爬行,为从水底爬行进入陆地生活创造了条件。比腔肠动物(只能在水中生活)更扩大了空间活动范围。扁形动物身体一般较小,有的在1毫米以下,特殊的(如绦虫)长可达10~15米。
扁形动物开始有发达的中胚层。出现肌肉系统,加强了运动机能和速度,随之感受器亦趋完善,摄食、消化、排泄等机能也随之加强。由中胚层形成的间叶组织,亦称实质组织,充满体内各器官之间。它是具有许多细胞核的网状共胞体,其中散布有肌肉纤维和变形的组织细胞,并有水分和营养物。实质组织不仅能输送营养和排泄废物,而且其组织细胞还有再生新的器官系统的能力。这在动物进化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扁形动物身体可分以下各部分:
(1)由外胚层的上皮组织和中胚层的多层肌肉所形成的皮肌肌肉囊,包裹虫体整个体表,起保护作用。
(2)内部器官埋在实质组织中,为无体腔动物。
(3)由若干对神经节相连形成较集中的梯形神经系统,比腔肠动物弥散神经网更进一步。
(4)消化系统或是根本没有,或有一堆消化细胞,或有简单的或分支的消化管,与腔肠动物一样有口无肛门。
(5)排泄系统原肾型,具焰细胞和原肾管。
(6)生殖系统比较复杂。大多数是雌雄同体、异体受精,少数种类雌雄异体。具有雌雄生殖腺及其导管。还有前列腺、卵黄腺、梅氏腺等附属腺体构造。
(7)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尚未分化。自由生活的种类水中的氧气经体表扩散入体内进行有氧呼吸。寄生种类由于寄生部位不同、种类不同而行厌氧呼吸或需氧呼吸或兼性厌氧呼吸。在无氧状态下寄生者能分解体内的糖原为二氧化碳和脂肪酸,并释放出能量,有的种类亦能利用游离的氧通过细胞色素氧化酶作用使糖原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较无氧状态时更多的能量以供应其体内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之需。
分布
自由生活种类广泛分布在海水和淡水的水域中,少数在陆地上潮湿土中生活。大部分种类为寄生生活。全世界约1.2万种,中国已发现近1000种。
分类
按其形态结构及生活习性分为三纲:
(1)涡虫纲,自由生活的扁形动物。体不分节,体表有具细胞结构的或共细胞体的表皮,有纤毛,至少部分有纤毛。上皮细胞内有杆状体。除无肠目外都具有肠管。生活史简单。绝大部分是自由生活,在淡水、溪流、池塘、湖泊或沿着海岸的海水中,有的在潮湿的陆地环境中,绝大部分分布在热带或亚热带区域。少数种类营外或内共栖生活或寄生生活。本纲分为:无肠目、棒肠目 (Rhobdocoela)、异肠目(Allococoela)、三肠目 (Tricladida)及多歧肠目(Poly-cladida)。它们除肠管构造不同外,生殖、排泄或神经系统亦都有所差异。
(2)吸虫纲,为外寄生或内寄生的扁形动物。无表皮细胞、杆状体及外纤毛。体不分节,体表披一层角质膜,并有一个或二个吸盘。消化道包括有口、咽和肠管,肠管大部分是二分支的,有的是单条的或多分支的。卵巢一个。生活史简单或复杂。本纲中包含有单殖亚纲(Monogenea)、盾盘亚纲 (Aspidogastraea)及复殖亚纲(Digenea),它们具有不同的形态构造及不同的生活史类型。
(3)绦虫纲,俗称带虫,内寄生的扁形动物。无表皮细胞,杆状体及外纤毛。体表有一层角质膜,大多数种类体分成数个至许多节片,少数不分节片,除无节片绦虫亚纲种类之外,附着器官都在体前端。口和消化器官全部付缺。每个节片上有一或二副两性生殖器官系统。幼虫具钩,生活史复杂,需要中间宿主。成虫主要寄生在脊椎动物的肠管中。本纲包含有无节片绦虫亚纲(Cestodaria)和真绦虫亚纲 (Cestoda)。它们的成虫及幼虫期具有不同形态特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