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gaoliangya
[外文]:Longiunguis sacchari
昆虫纲同翅目(Homoptera)蚜科(Aphididae)。又名甘蔗蚜。作物害虫,主要为害高粱。无翅胎生雌蚜体长1.8毫米,宽卵圆形,米黄色或淡赤色。腹背中央3~6节间具有长方形灰黑斑,腹管黑褐色,圆筒形。有翅胎生雌蚜体长2毫米,长卵形,米黄色,触角第3节有感觉孔8~13个。中国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山西、河北、河南、 湖南、湖北、 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台湾及甘肃等省(自治区)。也见于日本、朝鲜、印度尼西亚和印度。为害植物除高粱外,还有玉米、甘蔗、黍和麦类等。成、若虫刺吸汁液,并排出大量蜜露,滴落在茎和叶面,影响光合作用和新陈代谢。为害轻者叶片变红,重者叶枯、不抽穗或穗粒不实。在中国东北地区以卵在荻草上越冬,卵多产于叶背及叶鞘内。春季地面温度10℃左右时,越冬卵孵化为干母,在荻草上孤雌生殖2~3代,只产生有翅蚜,高粱出苗后,开始迁飞到高粱上,形成第1次迁飞高峰;此后又一次大批迁飞到高粱田,为第 2次迁飞高峰,使成蚜量上升。孤雌生殖10余代后扩散蔓延,形成第3次迁移高峰,为害严重。当秋季平均温度下降至14℃左右时,出现有翅雄蚜与无翅产卵雌蚜,形成第 4次迁飞高峰,返回越冬寄主。气象因素与发生为害关系最为密切。温度适宜并遇干旱时大量繁殖;在气温忽高忽低、相对湿度75%以上、旬降雨量在50毫米以上、温湿系数大都在3以上的年份,发生较轻。沙土地和高旱地发生较重。杂交高粱受害较重。植株生长健壮的受害较轻。此外,不同品种抗虫能力也有很大差异。早期多在植株下部叶片为害,逐渐向上部叶片以至穗部蔓延。天敌有异色瓢虫、粉蜡瓢虫、大灰食蚜蝇、食蚜斑腹蝇、大草蛉及蚜茧蜂等。
防治措施包括:喷洒乐果等药剂以消灭蚜害中心,减轻盛期蚜量;在蚜量开始蔓延而又大多群集下部叶片时,以乐果毒土、异丙磷毒土熏蒸;合理灌溉、施肥和密植,加强田间管理,选育高粱抗虫品种,以及保护利用天敌等。(见彩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