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虚是什么?

太虚是什么?,第1张

太虚是什么?

[拼音]:taixu

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范畴。指广大的空间,一些哲学家把它看作是万物的始基和根源。最早见于《庄子·知北游》:“若是者外观乎宇宙,内不知乎大初,是以不过乎昆仑,不游乎太虚。”唐代柳宗元在《天对》中答屈原“日月安属,列星安陈”一问时说:“规毁魄渊,太虚是属”,亦指宇宙空间。《管子·心术上》说:“天曰虚”,“虚者万物之始也”,虽没有明确提到太虚,但把天说成虚空,又说虚为万物的根源,对后世有影响。《黄帝内经·素问》中说:“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淮南子·天文训》说:“道始于虚霩,虚霩生宇宙,宇宙生气。气有涯垠”。太虚、虚霩,既是指广大无边的空间,又是指产生天地万物的始基。张湛《列子·汤问注》说:“夫含万物者天地也,容天地者太虚也。”以为天地在太虚之中。五代谭峭所著的《化书》也认为虚在气先。北宋司马光在《潜虚》中说:“万物皆祖于虚,生于气。……故虚者物之府,气者生之户也”,都认为虚与气有区别,虚在气先,比气更根本。

张载继承了中国古代哲学中太虚范畴,给予了崭新的解释,提出“太虚即气”、“虚空即气”的重要命题,张载指出,太虚虽指广大的天空,但并非空无所有,是气散而未聚的一种本来状态。气聚结则成为万物,气散开则化为太虚。他说:“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太虚、气、万物的关系只是聚散的关系。“气之聚散于太虚,犹冰凝释于水”。张载得出结论说“知太虚即气则无无”。张载从“太虚即气”的观点出发,批驳了两种错误见解,一是“虚能生气”,陷入道家“有生于无”的错误;一是“万象为太虚中所见之物”,陷入佛教“以山河大地为见病”的错误,都是把太虚与气割裂为二。张载“太虚即气”的命题,否定了以气外虚无为世界的本原,证明了没有任何存在于气外的东西,空间也是物质气的存在形式,世界统一于物质性的气。程颢、程颐反对张载的论点。程颢批评张载以清虚一大为天道,只是说形而下者;程颐则认为,没有太虚,只有理,天下无实于理者。朱熹进一步提出,太虚就是理。王守仁提出良知即是太虚。王廷相则认为,太虚是无形之气。对于太虚的不同解释,表现了不同哲学派别的斗争。

参考文章

    太虚(百度百科解)素材带“太虚”的七言诗句大全文学带“太虚”的五言诗句大全文学“太虚”结尾的诗句大全文学“太虚”开头的诗句大全文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7292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8
下一篇 2022-11-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