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亮是什么?

陈亮是什么?,第1张

陈亮是什么?

[拼音]:Chen Liang




中国南宋思想家,永康学派的代表。字同甫,浙江永康人,人称龙川先生。青年时曾研究古人用兵事迹,加以评论,写成《酌古论》。乾道五年(1169)连上五疏,提出不与金人媾和、争取中兴的建议。淳熙五年(1178)再上书,批评朝廷的苟安政策和士人中空谈性命的风气,他无意为官,遂渡江还乡,因当权者构陷,两次下狱,备受鞭笞之苦。他以“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自勉。淳熙十五年亲至金陵一带观察形势,再度上书,朝廷不理。返乡后,在家设塾讲学。与吕祖谦关系密切,思想比较接近。与朱熹有书信往来,辩论王霸义利等问题。绍熙四年(1193)参加进士试,擢第一,授佥书建康军判官厅公事,未到职而卒。主要著作有《龙川文集》,据叶適说有40卷,通行本30卷。1974年中华书局出版《陈亮集》校勘本。

陈亮在文学、历史、哲学及政论方面皆有成就。他注重功利,批评理学家空谈 “道德性命之说” 而导致“尽废天下之实”,主张农商并重,认为“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二者是“求以相补,而非求以相隔”。

在宇宙观上,陈亮认为,“夫盈宇宙者无非物,日用之间无非事”;作为普遍原则的“道”离不开具体事物,“夫道非生于形气之表,而常行于事物之间者也”,不论自然界和社会都有其“道”。陈亮认为“道”是具体事物的法则,人们必须在客观的“事物之间”去认识事物的道理。他特别强调“行” 对于认识“道” 的作用,说“天下固无道外之事也,不恃吾天资之高,而勉强于其所当行而已”,认为知识的获得决定于后天的实际活动。他还认为人才要在使用中鉴别,说“东西驰骋而人才出矣”。他以“金银铜铁”须经过“百炼”方成为精美的器具来譬喻人才的培养。但有时陈亮也过分夸大人为的作用,说“人不立则天地不能独运”,得出了天地运动不能离人而独立存在的错误看法。

在历史观方面,陈亮主张“古今并宜,圣贤之事不可尽以为法”,反对朱熹的三代以下天地人心日益退化的观点。他用“气”来解释社会历史的盛衰,说历史是“六十年一变”的循环发展,陷入神秘主义的“运数”论。

在伦理方面,陈亮从“盈宇宙者无非物,日用之间无非事”的唯物主义立场出发,提出了一种具有功利主义倾向的道德学说。他肯定道德和事功不可分割,反对朱熹把理与欲、义与利对立起来。他认为物质生活欲求出于人的天性,“得其正则为道,失其正则为欲”,人的情欲“有分”,“有辨”,能得到正当满足就合乎道德。所以,“天理人欲可以并行”。他批评朱熹把这两者绝对对立起来,并指出空说道德性命结果只能“尽废天下之实”, 造成一批于国家民族 “风痹不知痛痒之人”。陈亮强调事功、功利在道德评价中的重要性,认为观“心”,即动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看“迹”,即效果,“心”要通过“迹”来表现,没有“迹”就无以判“心”,三代圣王与汉唐皇帝一样,都是有心有迹的,历史上从来就是“义利双行,王霸并用”的。陈亮提出了“务实”的口号,反对朱熹脱离事功,专讲“居敬穷理”的道德修养论。他认为是否人才要看其能否解决实际问题,人才只能在实事实功中才能锻炼成长,理想人格应当是“有救时之志,除乱之功”的“英雄”,而不是朱熹所说的“醇儒”。

陈亮的学说被当时理学家视为“异说”,但受到明代李贽的称赞,对明清之际的黄宗羲、全祖望等人有一定影响;他的伦理学说同他革除弊政、抗击金人的政治理想有密切的联系,具有讲步意义,对明清之际的王夫之、颜元、戴震等人的伦理思想发生了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章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8
下一篇 2022-11-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