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Mao Zedong shici
毛泽东创作的旧体诗词作品。至70年代末期,已发表的毛泽东诗词共43首。其中,诗14首,词29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创作的24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创作的19首。创作时间最早的是〔贺新郎〕(1923),创作时间最晚的是〔念奴娇〕《鸟儿问答》(1965)。其中〔西江月〕《井冈山》、《七律·长征》,在1936年载入美国记者斯诺的《西行漫记》;〔沁园春〕《雪》在1945年11月14日披露于重庆《新民报晚刊》;〔沁园春〕《长沙》等18首(包括已发表过的〔西江月〕《井冈山》等3首)发表于1957年;〔蝶恋花〕《答李淑一》、《七律二首·送瘟神》发表于1958年;〔清平乐〕《蒋桂战争》等 6首发表于1962年;《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七律·到韶山》等10首发表于1963年;〔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念奴娇〕《鸟儿问答》发表于1976年;〔贺新郎〕《七律·吊罗荣桓同志》、〔贺新郎〕《读史》发表于1978年;《诗一首──电复彭德怀同志》发表于1979年。1979年以后,在同时代人的一些回忆文章中,还披露了他的另外一些诗篇。
毛泽东诗词题材多样,大都与革命或建设事业密切相关,表现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等主题。它充分展示了作者丰富的,特别是豪放雄浑的思想情感,真切反映了中国革命和建设各个阶段的动人风貌。毛泽东诗词对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两种创作方法都有很成功的运用。
毛泽东具有很高的中国古典文学修养,长于推陈出新,古为今用。他善于大胆运用传统题材写出新的诗意,善于灵活运用典故、神话和寓言,善于创造性地点化前人的诗句和歌谣,善于批判地继承传统诗词的表现形式。他能根据作品的内容选择最恰当的诗体词调,对诗词格律运用自如;有时严格按古代韵书规定押韵,有时为更好地表现内容,并不拘泥。毛泽东诗词以对传统诗词形式的巧妙继承和革新,颇为完美地表现了丰富而又崭新的内容。
毛泽东诗词成功地运用了赋比兴等手法,具有神采飞扬的生动形象和景、情、理有机统一的深广意境。与主要表现作者的情 *** 和抱负相一致,它所刻画的形象中,千里冰封的雪原、极目万里的长江、横空出世的昆仑、绵亘逶迤的长城等,具雄伟壮阔特征的景象比较多。它描绘的有着这类景象的意境,以画面而言,往往广袤无垠、高大深邃;以情思而言,往往淳厚精警,气势磅礴。中国共产党在建党、建军、统一战线等许多方面的波澜壮阔的斗争,及其优良的传统和作风;毛泽东本人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所体验出的人生哲理,在这些意境中得到形象化的体现。
毛泽东诗词影响深远。〔西江月〕《井冈山》、《七律·长征》,随《西行漫记》一书遍传世界各国。代表作〔沁园春〕《雪》,1945年在重庆发表后,为全国文化界所瞩目,有10多种报刊发表了步韵唱和之作。当时的《新民报》晚刊编者附注,说它“风调独绝,文情并茂,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1957年,《诗刊》创刊号集中发表毛泽东诗词18首之后,引起了文艺界和广大读者的强烈兴趣,国内有许多报刊开展了对毛泽东诗词的讨论。他的诗作及有关文学主张一起,对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从50年代以来,其诗词曾经以不同版式多次出版。其中有《毛主席诗词十八首讲解》(臧克家讲解、周振甫注释,1957),《毛主席诗词》(收37首,1963),《毛主席诗词》(收39首,1976)。其诗词还先后被译成英、俄、法、德、日、印度、希腊等几十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字。
参考文章
- 《毛泽东诗词》读后感7篇500、600、700、800、1300、1600、2000字读后感作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