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773~819)是什么?

柳宗元(773~819)是什么?,第1张

柳宗元(773~819)是什么?

[拼音]:Liu Zongyuan




中国唐代中期政治家、 文学家、 教育家。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21岁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里行、礼部员外郎。他因参加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改革运动遭到失败,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后改贬为柳州(今广西柳州)刺史。公元 819年(元和十四年),卒于任所,年47岁。

他的一生,不但重视教育理论,也非常重视教育实践,如在柳州“修府学”。他指斥当时腐败的教育,主张革新政治以培养利人济世有真才实学的君子。

他认为君子应以学习儒家经典为本。“本之书”理解事物的实质;“本之诗”探索事物永恒的真理;“本之礼”懂得社会生活的适宜方式;“本之春秋”明辨善恶是非;“本之易”了解事物变化的法则。但是,他不主张专宗儒典,而应泛览群书,博取众长。在他看来,杨、墨、申、商、刑、名、纵横、释、老等各家学说,都有“韫玉”,“皆有以佐世”。

他强调后天学习。 他认为君子不是天生的, 而是经过后天学习培养起来的。他说平常人和仲尼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如平常人志向明确, 后天努力学习,可以变成仲尼, 若仲尼失去明确志向, 不再努力学习,也会变成平常人。这是他的朴素唯物主义教学思想的表现。他还指出, 自汉以来, 由于董仲舒等人宣扬符瑞说、天人感应论神学的影响,教育内容掺杂不少“诳乱后代”、“诡谲阔诞”之言。因此,在学习中应独立思考,发现“有不可者而后革之”,“究穷而不得焉,乃可以立而正也。”他还认为, 学习“宜求专而通、新而一”,“勿怪、 勿杂、勿务速显”,莫浮光掠影,“肤末于学而遽云云”,应专心致志,“究穷其书”,融会贯通, 掌握实质。 只有这样,才能“达识多闻而习于事”,学到利人济世的实用知识。

他提倡师生间“交以为师”,“以其余易其不足”,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师不倦地传授知识,“有长必出之,有不至必惎(教)之”;而学生对于教师所授,“果是邪?非邪?有取乎?抑其无取乎?”应“观焉择焉”,发现问题,“徐以告焉”。这样,“子不有得焉,则我得矣。”教师也可从学生处学到知识。他还主张打破门户之见,学无常师。“道苟在焉,佣丐为偶;道之反是,公侯以走。”这种师生观,体现了一定的民主平等精神。

他指责当时科举考试,“交贵势,倚亲戚”,完全为有权势的豪强地主控制;“为文辞,道今语古,角夸丽,务富厚”,仅“用文字求士”,忽视真才实学。他主张改革这种科举制度:“即其辞,观其行,考其智。”既要看考生的文章,又要注意考生的品行。这样,才有利于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

他对当时太学的衰落腐败现象进行了批评:太学“经籍少闲”;太学生学风不良,“侮老慢贤”、“堕窳败业”、“崇饰恶言”、“谇骂有司”。但他对当时太学生到宫门请愿, 为阳城司业被贬抱不平, 曾大加赞扬:“乃奋志励义,出乎千百年之表。”在当时的专制政治下,他敢于支持太学生的正义斗争,是难得的,是他的进步教育思想的一种表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73659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8
下一篇 2022-11-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