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寺大殿是什么?

佛光寺大殿是什么?,第1张

佛光寺大殿是什么?

[拼音]:Foguangsi Dadian

[外文]:Great Hall of Foguang Temple

中国现存最早的两座木结构殿堂之一。位于山西五台山,建于唐大中十一年(857),是唐代建筑的典型代表。1937年为建筑学家梁思成所发现。传佛光寺创建于北魏,9世纪初建有3层7间弥勒大阁,唐武宗会昌五年(845)灭佛时被毁,后在此阁旧址建此殿,现保存完好。寺依地形布局,地势东高西低,大殿在寺址东端山岩下高12米多的台地上,面西,是全寺主殿。寺院不大,台地下院落北侧有金代建筑的文殊殿,其他建筑都是清代以后所建。




大殿面阔7间,中间5间设板门,两端各1间设直棂窗,通长34米余;进深4间,17.66米;上覆单檐四阿屋顶。殿内有一圈内柱(金柱),将内部空间分为内槽和外槽两部分,沿内槽后部3面设墙,围着佛坛,坛上有30多尊晚唐彩塑像,沿大殿后墙和左右墙在阶状台座上有清代以后所塑500罗汉。内槽空间较高,佛坛围墙又加强了它的地位,上面以木条组成方格状的平棊和四周斜置的峻脚椽组成长覆斗形的天花,天花下显露的4条大梁及其上下的斗拱把空间划分为 5个较小的部分。外槽空间较窄较低,是内槽的衬托,它的天花和所显露的梁架、斗拱则和内槽处理一致,全体有很强的秩序感和整体感。建筑的空间与雕塑配合的十分默契,如以佛坛和其围墙强调了雕塑所在空间的重要性;正中3间塑像较大,为3尊坐佛,两端塑像较小,为骑狮文殊和骑象普贤,各像周围都有其他一些小像,共组成5组,与5个空间相应;塑像的高度与体量也与所在空间相应,不显拥塞或空旷,同时也考虑了视线,如人站在殿门时,内柱围成的框不遮挡该间塑像的完整组群和坐佛背光;站在内柱一线时,佛顶与人眼的连线仍在正常的垂直视角以内。殿内还残存数处唐代壁画和建筑彩画。大殿立面竖向分为台基、屋身、屋顶 3段。台基素平无华。屋身立柱有侧脚和生起,使得体型稳定而富有韵味。柱上斗拱雄大,高度占到柱高一半。出檐深远,挑出达4米,约当檐口到柱底高度的一半。补间斗拱只有一朵,布局疏朗,呈现出刚健朴质的结构美和本色美。屋顶坡度平缓,屋檐从立面中心起即向两端以柔韧曲线微微上翘,整座屋顶舒展从容。整条正脊也是中低边高的弧线,两端以尺度颇大而轮廓简洁的内卷鸱吻收束,其位置恰与立柱相应,加强了整体造型的有机性。




佛光寺大殿有许多精微的形式美考虑,格调雄健昂扬,雍容大度,是中国建筑艺术的精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73697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8
下一篇 2022-11-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