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南京八旬老人记录小区封闭这8天

感动!南京八旬老人记录小区封闭这8天,第1张

感动!南京八旬老人记录小区封闭这8天

“十幢的单身汉过去从不开火做饭,既不会做也没工具,想把领到的菜送人,否则只能丢弃。儿媳妇想到了那年儿子因疫情被封困在武汉92天,多亏了小区的一位大妈给他搭伙,才渡过了难关。现在这里的小伙遇难,也应伸手帮助,就上门去把菜拿回来,第二天上午把烧好的鸭子和蔬菜再送给他……”

3月25日上午,家住南京市秦淮区朗诗熙园的82岁老人吴浩良写下了新一天的《抗疫笔记》。这个有着2千居民的小区是秦淮区早最被“管控”的住宅小区之一。按规定,管控区实行“人不出区、严禁聚集”。一周以来,管控区的居民过着怎样的日子呢?我们节选了部分老人的笔记来看一看。

(一)这将是我永远难忘的日子

2022年3月17日,将是我永远难忘的日子。一早醒来,在床上打开手机,首先赫然在目的是小区物管6点48分发出的紧急通知,告知全体业主,因疫情原因,我们居住的朗诗熙园小区已于凌晨5点实行封闭,人员只进不出。过去我们对外地发生的疫情一直是隔岸观火,没有切身体会,今天这场大火终于烧到了我们的身边,让我们措手不及,经受了亲身的体验。

(二)患难时刻见真情

3月17日,儿媳妇一早去建邺路菜场买菜,卖菜的听说菜场将要封闭,竭力想把摊上的菜卖出去,特别是卖生鲜鱼虾的,都降价叫卖。等儿媳妇买完菜,菜场就真的关门了。

儿媳妇回到小区,小区门口就已实行管控,人员只进不出,与外界完全隔离。业主们猝不及防,很多人家还未来得及储存食品,有的业主反映他家中午就没有菜啦,万分焦虑。

其实最烦恼的还是朝天宫街道和张府园社区,在其管豁范围内,一下封闭了几个小区,单我们朗诗熙园就有住户760家,按平均每户3人计算就有居民2200多人,要立即解决吃饭问题,的确是个大难题。但是,我们不需害怕!

果然,当日上午8:56,小区物业向业主们宣布,社区即将向每个家庭免费送菜上门,菜量一次可管三天。9点后,一袋袋配送的菜就运送到了小区门口。9点29分开始,小区物业工作人员就用小推车逐户送到家门口。他们不辞辛劳,一直忙到下午一点后才全部送完。配送的食品中有:猪肉5斤、鸡腿3个、豆腐干3包、青菜、土豆、西红柿等,竟然还有生姜、葱和蒜头等配料。品种齐全,考虑得十分周全。而且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解决了大家的困难,真不知社区为此付出多少辛劳!11点47分,有的人家就已传出了红烧肉的香味。

真的是患难时刻见真情。这时我们深切体会到我们生活的国家真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我1940年出生,从小经历了抗战时期的兵荒马乱,跟着亲人逃难避祸,没有政府保护;又经历了国民党统治时期,官吏们欺压人民,一般百姓遇到天灾人祸,无人救助,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只能听天由命。这样的对比,更使我体会到今天的幸福。我们还有什么艰难困苦不能战胜?

(三)假如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流行歌曲《爱的奉献》中有一句歌词:“假如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人类有两种属性:一种是感性的自然属性,这是和其他动物相同的原生态属性。所有的动物为了自己的生存,它们的行为都会从保护自身的利益出发,因而都是自私的,从而也形成了互相争斗、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而人类进入社会化后,就逐渐形成了另一种理性的社会属性,认识到人类社会是一个互相关连的共同体,人类要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必须做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互助互利、和谐相处。社会越文明,人们的思想境界就越高尚。这场疫情,正是对我们生活在这个小区里的每个人的一次文明修养的考验。

首先看我们的小区管家莲花物业。当疫情突然来临之时,他们反应迅速,沉着应对。吴春秀主管的孩子今年考大学,现在正是最后冲刺的关键时刻,但疫情发生后,她舍小家为大家,毅然坚守岗位,留在小区,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日夜组织工作人员不辞辛劳地投入抗疫。电工王乃春师傅年事已高,也留在小区,确保用电安全和设备维修。我们熟悉的小邢、王磊都日夜奔忙,深夜还在值班守岗,保洁工们为了尽快把菜送到每家每户,忙得腰都直不起来,一刻也不休息。许多职工克服家庭困难,日夜坚守岗位,晚上铺设了简陋的床铺,睡在小区地下室,还有的没有床只能在沙发上将就。正是有他们默默无闻地埋头苦干,保证了小区的抗疫和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正常进行,使广大业主无后顾之忧。

再看我们九幢的业主们,也个个都是好样的,不仅严守抗疫纪律,服从统一指挥,理解和支持社区和物业的工作,不给疫情添乱。更可贵的是还积极为他人着想。有的业主主动提出担任志愿者,有的业主还对安全运送垃圾提出积极建议。这场疫情把过去不太来往的美邻们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充分表现了大家的文明素质。

(四)换一种思维方式坦然面对

现在大家都宅在家里,小区一片宁静,只有小鸟无忧无虑,依然在刚露出嫩绿的林中欢唱。往年这正是春游的大好时光,看到窗外的一片春色,和小鸟的自由飞翔,我忽然想起京剧《四郎探母》中,杨四郎被困敌国,思念故乡的一句唱词:“我好比笼中鸟,有翅难飞。“心中油然产生一种无奈的烦恼。但转而一想,现在小区南面的建邺路鸿信大厦、建邺路72号和74号、评事街小区,西面马路对面的农家小院都列入危险的封控区;东面的建邺路小区、张府园小区,东南面的内桥湾小区、绒庄新村小区,南面的金鼎湾小区均列为管控区。我们身处三面包围之中,“敌”情非常严重,如果不封闭,出门传染的概率很大。封闭了,只要内部不出问题,那我们就犹如食品被放入冷冻室保鲜储藏,反而进入了保险箱。换一种思维方式,心态也就从恐惧、烦恼转为坦然面对。

下午3点至6点,小区井然有序地进行了第一轮核酸检测,本幢楼的在一起检测,也较安全。小区里一下热闹起来,大家见面后谈笑风生,倒也没什么紧张气氛。24小时后,也未见有新的嫌疑者被带走集中隔离。应该说是闯过了第一关。大家心里都默默地祈愿,此前被带走集中检查的农家小院老板要是能安然无恙,我们小区就可以解脱嫌疑,以免“诛连九族”。这个老板可把我们害苦了,但转而一想,他也是受害者,不能怨他。希望我们解封后,再为我们放一场老电影,慰劳一下大家,也就算了。

(五)同舟共济乐在其中

3月20日,春分节气,窗外春雨绵绵,院子里树叶吐绿,春花绽红,好一派美丽的春光。看到这满园春色,宅在家里,心中难免滋生烦恼。3月19日我发了个倡议,建议大家利用这个大好时机,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玩耍,享受天伦之乐;学习交流厨艺,增添一些生活乐趣。还可以在群里晒出孩子们学习、游戏的图片,晒一晒各家制作的美味佳餚,也可乐在其中。这个倡议立即受到了群友们的赞同和响应。群里就立即热闹起来。

1101的刘麒首先晒出了他一对儿女读书、游戏的图片和录相,学习认真,活泼可爱,可见家长教育有方。张宝珍女士不和女儿、女婿住一起,他们忙于工作,顾不上做家务,张女士常要来当他们的好后勤。这次小区封闭,他们清闲下来,自己动手学习烧菜,张女士高兴地亮出了他们亲手烧出来的四菜一汤,看到外甥女吃得津津有味,又看到她在过道愉快地跳绳,无比欣喜,一颗悬挂的心也放了下来。古话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疫情虽是坏事,但因此而增长了生活自理能力,又何尝不是好事呢!再看看各家晒出的菜肴,真是各有千秋,特别是502室的红烧肉十分诱人,大家都仿佛闻到了肉的香味。可贵的是,这都是自己亲手劳动的成果,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大家都吃得更津津有味,也忘记了封闭在家的一切烦恼。

更有意义的是,我们已在朗诗熙园居住了近20年,平时很少机会见面交流,有的至今都互不相识。现在疫情把我们拴到了一起,大家同舟共济,互相关心,互相交流,增进了友谊,融入了一个温馨的大家庭,真是其乐融融!

今天上午,社区又送来了第二批蔬菜和食品,有一只光鸡、5条黄鱼、蔬菜瓜果,还有一箱牛奶和一盒鸡蛋,十分丰盛。由此,大家不免产生了感恩之心。

(六)好物业解困助难

今天是3月22日,下午小区第三次核酸检测,分三处进行,不需排长队,一小时就全部结束了。大家陆续下楼,做完核酸后在院子里散步,呼吸新鲜空气。小区里春花烂漫,万紫千红,令人心旷神怡。老人们几天不下楼,走路都感到不自然了,“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人还是要动动为好。

小区自17日管控以来,隔天作一次核酸检测,前两次均未发现问题,应该说是比较安全的了。管控开始时,小区内较紧张,羡慕外面的人自由。现在出现了反转,外面空气紧张,周围有的地方已做了6次核酸,担心不知哪一天牵连到自己。而我们小区外面的人进不来,里面的人只要没问题,就成了安全的避风港。所以现在小区的管控重点也出现了反转,过去是不准人出去,现在是要严防外面再传进来,从昨天开始,不许快递包裹和外卖食品进入。

于是,就出现了新问题,有的年轻人或单身男女不会烧饭菜,过去就靠吃外卖。3幢1103,还有一位85岁的失偶中风老人,其女儿又因车祸右臂粉碎性骨折,家中无人照顾。这时多亏了物业伸出热情的援助之手,进行了人性化的服务,及时帮助这些有特殊困难的人助难解困。他们组织志愿者为残疾老人上门服务,帮他们购买食品,并做好清洁卫生,和子女一样照顾好他们的生活,还专门为他们上门做核酸检测。令他们十分感动。

(七)抗疫共建睦邻情

3月23日,清晨醒来,发现老天忽然换了张笑脸,前两天还是阴雨绵绵,阴气沉沉,今天阳光灿烂。楼下的树林又添了新绿,小区里花红柳绿,春意盎然。不过现在大家都遵守规则,尽可能不出门,所以小区内空有美景无人赏,一片宁静。

但是,我们居住的九幢内部却很热闹。一些家庭主妇们过去虽有厨艺,却无时间施展,现在疫情给她们提供了展露身手的大好时机。每天吃饭时间,楼幢内就会飘出阵阵香味,微信群里也有人不断晒出精美菜肴的图片。1502的大妈是烹调的高手,她做了豆浆后,把豆渣用来炒鸡蛋,烧出了一盘的好菜,令人垂涎欲滴。她还煮了一锅“美龄粥”,名字就很美,引得邻居也想分享。她叫邻居只管拿大点的碗来盛回去分享。1104的美邻,不仅做了一桌好菜,还做了包子和葱油饼,大家见了都仿佛香气扑鼻。

九幢1704的老爷子赞扬说:“咱们九幢人这种融洽亲切、团结相处的氛围真好!”回想起我们童年时代,大家都住平房,邻居们来往密切,吃饭时也会端着饭碗到处串门,烧了好吃的会互相送,孩子们会在一起玩,有的青梅竹马,玩着玩着长大了竟成了夫妻。邻居们一家有难,大家帮助,逢年过节,或遇喜事,大家都会互相祝贺。这就是现在热播的电视剧《人世间》反映的当年平民百姓的生活场景。但是现在大家都住进了高楼大厦,隔断了相互交往的空间,人际关系也就显得淡漠了。疫情期间,美邻们在同舟共济中走到了一起,加強了联系,融洽了关系,这真是一种意外的收获!

(八)让坏事变成好事

3月25日,清晨窗外又下起了细雨,昨天还暖阳高照,今天又满天阴霾。我不禁想起了宋代文豪苏东坡的著名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疫情也像天气一样,在反复无常地不断变化中,要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

长期注视一个物体会产生视觉疲劳,长期封闭在一个环境中,也会产生难忍的寂寞。我们小区封闭已过一周,难免产生烦燥情绪。时间是一个常数,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但有人觉得长,有人觉得短,这就取决于各人的心态。感到寂寞而烦燥的就觉得长,度日如年;心情坦然而愉快的,就感到日子过得很快,一刹眼就过去啦。

人的心情和人的思维方式有关,人的思维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积极的思维方式,看问题从正面看,看到的是光明和希望,乐观向上,豁达无忧;一种是消极的思维方式,看到的是黑暗和绝望,消极悲观,怨天忧人。在疫情面前,我们必须以积极应对的态度,采取积极的措施去战胜它。世事有时是祸福相依、利弊共存的,我们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兴利除弊,变祸为福。

这次我们小区因疫情而封闭,给大家带来许多不便,影响了工作和生活,这是坏事。但是,我们利用这个时间,亲人共处,邻里交流,切磋厨艺,培育孩子,施展才艺,增长了家庭的亲情和睦邻的友情。

儿媳妇在群里看到,十幢的单身汉过去从不开伙做饭,既不会做也没工具,想把领到的菜送人,否则只能丢弃。儿媳妇想到了那年儿子因疫情被封困在武汉92天,开始天天吃外卖,后来外卖不给送,多亏了小区的一位大妈给他搭伙,才渡过了难关。现在这里的小伙遇难,也应伸手帮助,就上门去把菜拿回来,第二天上午把烧好的鸭子和蔬菜再送给他。小伙子见了感动地说:“我感觉好温暖!”这就是爱的传递,她把武汉大妈的爱又传到了南京。为什么疫情这种坏东西可以到处传播,我们爱的正能量不能传向人间!

吴浩良家中写下抗疫笔记

校对 李海慧

来源:紫牛新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8002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10
下一篇 2022-11-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