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国战争、导d危机、入侵阿富汗:苏联如何从鼎盛走向解体?

卫国战争、导d危机、入侵阿富汗:苏联如何从鼎盛走向解体?,第1张

卫国战争、导d危机、入侵阿富汗:苏联如何从鼎盛走向解体?

视频请见下面链接:

ntent="mp" data-source="innerlink" href="https://www.ixigua.com/6917972592410231309" rel="noopener noreferrer 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卫国战争、导d危机、入侵阿富汗:苏联如何从鼎盛走向解体?

俄历1917年10月25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雾霭笼罩着欧洲大陆。

彼得格勒,列宁把“阿芙乐尔”号巡洋舰调进了市区的涅瓦河。

晚上9点45分,舰炮轰鸣划破夜空,起义部队喊着“一切权利归苏维埃”的口号,向冬宫发起了总攻,俄国十月革命到达高潮。

4个小时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成立了。是的,当时还不叫“苏联”。

此后,她在二战中濒临灭国又浴火重生,在冷战中登上巅峰又迅速崩溃。

匆匆74年国史,苏联给人类留下了多少辉煌?又留下多少遗憾?

1、苏联最强大时到底有多强?

2、强盛的苏联又是如何一步步崩溃的?

3、苏联国运的演变又给人类留下哪些启示?

在苏联解体30周年之际,我们来聊聊苏联的五个巅峰:信仰巅峰、声誉巅峰、科技巅峰、经济巅峰和军事巅峰,以及如何从巅峰跌落的。

一、列宁与立国之战

聊苏联必然要从十月革命说起,这虽是个老少皆知的事儿,但多数人对它的了解是很模糊的。

比如,是十月革命干掉了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吗?其实不是,8个月前发生的“二月革命”,就已经把罗曼诺夫王朝推翻了。

沙皇没了,谁来领导俄国呢?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与内部敌人孟什维克、外部敌人资产阶级自由派产生了严重分歧。

十月革命做的事,就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武装扫除竞争对手,夺取俄国政权的事。

布尔什维克掌权后,保皇派、资本家、地主和列宁的反对者们当然不甘心,联手组建了“白军”前来血拼。

英法美日等14国不承认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也派出了联军干涉,当时统治中国的北洋军政府也掺和了。

所以十月革命前脚结束,俄国内战后脚就爆发了,这是场决定苏维埃政权能否存活下去的立国之战。

可想而知这群乌合之众的战斗力怎么样,但苏维埃红军自身也缺粮草装备,所以仗打得很难。

在察里津,斯大林率兵重挫白军,将一部分敌人赶出了俄国,他个人在军中的地位也自此稳固。察里津后来改名斯大林格勒,后来卫国战争时,这里又打了一场决定国家命运的战役。

经过4年苦战,红军不仅击败了白军、赶走了外军,还拿回了乌克兰、白俄罗斯等独立出去的少数民族边疆地区。

1922年,在内战胜利的荣耀中,苏俄、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地区共同签订了《苏联成立条约》,“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就此成立。

经过一战和内战的蹂躏,新生的苏联非常虚弱,工业生产水平仅有一战前的13%,彼得格勒和莫斯科分别失去了75%和50%的人口,战乱导致的饥荒还饿死了上百万人。

内战期间实行的国家统管生产和消费的“战时共产主义”模式,已不再适合和平时期。为了让苏联尽快回血,列宁顶着党内很大压力,推出了具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属性的“新经济”政策。不再强制征收农民余粮,并适当放松了商品交易。

结果,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苏联农业迅速超过战前水平。但工业发展依然缓慢,导致工业产品在苏联非常紧缺,人民对工业发展有非常高的期待。

还没来得及解决这个问题,列宁就在1924年病逝了,把一个百废待兴的苏联,交给了不认同新经济政策的斯大林。

列宁领导下的苏联虽然很穷,但同志们受他影响都很纯洁。所以苏联国史上第一个巅峰——信仰巅峰,在这一时期就达到了。

二、斯大林与卫国战争

斯大林是个看透生死的人。

年轻时,他为了革命理想多次被沙皇政府逮捕入狱,为了筹措革命资金,还抢过沙俄的运钞车。妻子被政敌害死后,他把名字改成了“斯大林”,意为“钢铁之人”。从那以后,他对外部敌人和内部敌人不再心存半分怜悯。

上台后,斯大林的个人地位也不稳固,党内许多“老一辈”都有各自想法。苏联也急需发展壮大,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导。

为此斯大林做了两件简单有效的事,一是全面转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倾注全苏联的资源发展工业。二是,大清洗。

1925年,苏共十四大通过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计划,斯大林原创的“五年计划”模式出炉。

在世界经济大萧条的时代背景下,苏联工业逆风突进,总产值以18%的年均增速飙升。至第二个五年计划结束时,苏联工业水平已位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苏联模式”惊艳世界。

1934年,苏共早期领导人基洛夫在自己的办公室中,被一名无业游民q杀了。这事儿听上去就很离谱,历史上有多种传言各种说法,始终没个定论。但斯大林以此为契机,以“肃清反革命”之名发起了一场反对者大清洗。

7位政治局成员中的5位,红军5位元帅中的3位,15位集团军司令中的13位,57位军长中的50位,186位师长中的154位被判死刑。你可能听说过“古拉格”这个名字,但你可能不知道它的全称——“劳动改造营管理总局”,据俄罗斯官媒数据,曾有1500万人被关押于此。

20世纪30年代,就在苏联专心内部建设的同时,纳粹德国在欧洲大陆中央异军突起。英法对其采取绥靖政策,妄图“祸水东引”。斯大林则与希特勒秘密签署互不侵犯条约,以“祸水西推”应对,希望置身欧陆战事之外,并与德国一起瓜分了波兰。

此时,纳粹间谍头目海德里希向元首报告了一个好消息:由德方伪造的通信文件,已经引发苏联红军内部大清洗,整个军队的组织结构被打散,有经验的将领极度缺乏,整个国家很容易被入侵。

1941年6月22日凌晨4点30分,苏德边境上的宁静被坦克的轰鸣声和皮靴清脆的拍地声打破。

德军190个师约300万兵力,分组为三个集团军群,从北中南三个方向向莫斯科扑去,作战代号“巴巴罗萨”。

战争初期,德军势头很猛,东进速度很快。在基辅,66万苏联红军被德军围歼,创下人类史上最大规模围歼战。苏联红军则被打懵了,一退再退,一直退到莫斯科西面2百多公里处,180万德军已兵临城下。

意志不坚定者主动投降了德军,其中就包括赫鲁晓夫的儿子。他后来被红军特务绑回了莫斯科,尽管赫鲁晓夫一再向斯大林求情,后者还是下令杀了他。杀子之仇自此埋在了赫鲁晓夫心中。

11月7日,莫斯科红场,阅兵队伍踏着悲壮的脚步接受领袖的检阅。

主席台上,斯大林表情肃穆,仿佛一尊要血战到底的钢铁战神。受阅部队随后直接开赴西面前线,他们最终不辱使命,保卫了莫斯科。

红场阅兵点燃了苏联人民的爱国热情,红军随后发起大反攻,在斯大林格勒鏖战中歼灭德军第6集团军群33万人,在库尔斯克惨胜中又歼敌36万,一举扭转苏德战场胜负天平,也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转折点。红军第四方面军的一个旅级政委在战争中脱颖而出,被提拔为方面军的政治部主任,这个人叫勃列日涅夫。

至1945年春,红军收复所有失地,并占领了奥得河以东的德国东部领土,第三帝国迎来了最后的审判。

1945年4月30日下午2时25分,经过16个昼夜的激战,苏军第三突击队近卫军把鲜艳的红旗插在了纳粹国会大厦楼顶。35分钟后,希特勒在元首地堡自杀。

8月8日,苏军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全歼了日本关东军。

二战到这里就彻底结束了,苏联人民为之牺牲了2800万人。可以说,没有苏联,就没有二战的胜利。放眼全世界,无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都把苏联视为英雄国度。

苏联国史上的第二个巅峰——国际声誉的巅峰,也是在此时达到的。

1953年2月28日,克里姆林宫内的欢声笑语一直持续到凌晨4点,斯大林和赫鲁晓夫等人正在举办私人晚宴。二战结束冷战随之开启,作为东西两阵营第一次交手的朝鲜战争,此时打了3年即将停火。

能把美国人从鸭绿江击退到三八线,斯大林对中国志愿军的战斗力很钦佩,今天他很高兴。

客人走后,他独自进入卧室,几分钟后房间内传出“咚”的一声闷响,斯大林从此再也没有出来。

6天后,苏联官方公布了斯大林因脑溢血逝世的消息,但实际上,斯大林到底怎么死的一直是个谜...

三、赫鲁晓夫与导d危机

赫鲁晓夫是个有仇必报的人。

90年代,前苏联克格勃保卫局长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引用了赫鲁晓夫的一段话:“列宁为了哥哥报复了沙皇全家,我要为儿子报复斯大林,尽管他已经死了,我也要让他尝尝我的厉害”。

斯大林死后,赫鲁晓夫干掉了主要竞争对手大权独揽。在苏共二十大上,他发表了那篇著名的报告《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大骂斯大林搞个人崇拜和大清洗,与会听众都听傻了,波兰共产党书记读完这份报告当场心肌梗塞死亡...

在北高加索边疆,一个在大饥荒中差点夭折的青年干部深受触动,从此对斯大林和他的主义恨之入骨。这个青年干部,叫戈尔巴乔夫。而苏联的崩溃,就是在此刻,先从信仰崩溃的。

随后,一场轰轰烈烈的去斯大林化运动,在全苏展开。

政治上,古拉格系统被关闭,数百万政治犯恢复自由,近2000万人恢复了名誉。

文化上,一些带有改革思想和批判苏联现状的作品开始发表,“解冻”成为那个时代的代名词。

经济上,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被打破,列宁时代带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属性的经济政策,重新成为经济改革的指引。为了制造改革氛围,赫鲁晓夫还在莫斯科开了个“美国商品展览会”,与时任美国副总统尼克松进行了一场厨房辩论,俩人就谁家的制度更优秀友好地斗了斗嘴。

斯大林时代被压制的农业在赫鲁晓夫时代得到了恶补。60年代,苏联年均粮食产量从3千万吨提高到1亿3千万吨,奶类产量翻了一番。

但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也得罪了整个官僚特权阶层,埋下了个大雷。

科技上,苏联发射了史上第一颗地球人造卫星,成功把加加林送入太空,成为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人类。凭此,苏联科技在60年代强压美国一头,登上了国史上的第三个巅峰——科技巅峰。

也是在赫鲁晓夫时代,由于苏联逼迫中国偿还朝鲜战争时欠下的战争贷款,中苏关系急转直下。苏联撤走了所有援华专家,中国则称赫鲁晓夫为修正主义,意思是假社会主义。

我上面说了,赫鲁晓夫是个有仇必报的主,美国不停在欧洲部署核导d直接威胁莫斯科,就让他很不爽。

60年代初,古巴革命成功后与美国关系极速恶化,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转而投入苏联怀抱。

赫鲁晓夫高兴坏了,提出了个“将刺猬扔进美国裤裆”的报复计划——把核导d悄悄部署到美国的后院古巴。

1962年10月,在美国基本不知情的情况下,苏联分两批向古巴运送了158枚核d头,5个中程导d团,以及7艘可以潜射核导d的高尔夫级潜艇,分分钟可以把核d打到华盛顿。

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吓傻了,马上下令封锁古巴,航母直接开到古巴家门口,B52轰炸机带着实战核炸d就去西伯利亚外围晃悠去了,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核大战一触激发!

肯尼迪这个人泡妞可以,当总统还是有点怂的。他表面上西装革履咋咋呼呼地向苏联强硬喊话,私下却与赫鲁晓夫取得书信联系,承诺撤回在欧洲部署的美国核d。

赫鲁晓夫一看目的达到了,也就把古巴的核d撤回来了。

在冷战中,古巴导d危机让苏联在气势上狠狠抽了美国一巴掌,也让赫鲁晓夫从此只看重核武器,轻视了常规部队的作用。为了减轻军费负担发展经济,他先后裁掉350万军人。

赫鲁晓夫本来就在经济改革上得罪了官僚特权阶层,裁军又引起军界极大不满,其中就包括卫国战争时脱颖而出的红军政委,本来担任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后又被赫鲁晓夫降职的勃列日涅夫。

1964年10月,赫鲁晓夫漫步在黑海的沙滩上,享受着迎面吹来的暖风。

远在莫斯科,不等赫鲁晓夫有所察觉,代表官僚和军人利益的勃列日涅夫,只开了场政治局会议就轻松把他的权夺了。

四、勃列日涅夫与盛衰转折

勃列日涅夫是个对权力极度渴望的保守派,除了没搞大清洗,斯大林做的事他基本全做了。

上台伊始,他还和其他两人组成了集体领导的“三驾马车”,但后来任人唯亲,一步一步把权力集中到了自己手中。

和政治一样,苏联经济在勃列日涅夫前期度过了一段稳定发展期,其实主要还是在吃赫鲁晓夫的老本。在70年代初期算是达到一个比较均衡富裕的状态,登上了苏联国史第四个巅峰——经济颠覆。

但是,勃列日涅夫恐惧改革,大权独揽后,赫鲁晓夫的改革措施他全给停了。就连“改革”这个词,都成了官方文件的禁忌。

这导致苏联经济在勃列日涅夫后期,又回到了斯大林时代的计划经济体制,市场作用被压缩,企业生产自由重新被政府控制,官僚特权阶层又找回了腐败空间。

文化领域也回到了以前的高压政策,官方恢复了对斯大林的正面评价,很多在赫鲁晓夫时代出书批评斯大林的作者,都被清算了。

结果,苏联社会活力迅速枯竭,人民普遍缺乏工作积极性,苏联陷入了发展停滞。在勃列日涅夫时代后期,苏联工业增速从6.8%降到2.8%,农业增速从4.3%降到1.1%,GDP总量也被日本超越排在第3了,迅速从经济巅峰跌落。

这一时期,苏联唯一得到发展的是军事实力,各方面都不输美国,并凭借强大的军力大搞对外扩张。勃列日涅夫曾称,苏联可以武装干预“社会主义大家庭中任何一国”。

1968年派兵进入捷克斯洛伐克镇压民主派闹事,1969年在珍宝岛与中国大打出手,1979年派兵入侵了阿富汗。

珍宝岛一战直接推动了中美建交联手抗苏,本来想着3个月就能完事的阿富汗战争,则足足耗了苏联九年,成为苏联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虽然勃列日涅夫时期达到了苏联国史上第五个巅峰——军力巅峰,但这个巅峰并没有给苏联人民带来实质性的好处。

反而中了美国“星球大战”计划的圈套,在GDP不到美国一半的情况下,投入了20%的GDP搞军备竞赛。正是这份穷兵黩武让本就困难的苏联经济雪上加霜,彻底陷入了衰退的泥潭。

到1982年勃列日涅夫病逝时,苏联人民每人每天需要排2个小时的队才能买到食物,经济接近崩溃,急需良医拯救。

五、戈尔巴乔夫与苏联解体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临危受命成为党的一把手,但他显然不是个良医,甚至根本就不可托付。

我上面也说过,戈尔巴乔夫心里是有恨的。

上台后,他把建设“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作为政治改革方向,大开言论自由之风。这听上去不错,可实 *** 起来却变了味道。

他不仅放任针对苏共的负面信息疯传,还带头清算苏联过去的黑历史。赫鲁晓夫都把斯大林骂成什么样了,他还说赫鲁晓夫在批判斯大林时存在局限性,可见他心中有多恨。

这份恨意最终摧毁了勃列日涅夫为苏共留下的最后一点民心,据1989年民意调查,认为苏共代表劳动人民利益的只有7%。整个国家的立国信仰,从此彻底崩溃。

经他这么一搞,不仅苏联,整个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都乱了套了,最终东欧剧变一夜变色,都是戈尔巴乔夫的功劳。

看到东欧诸国的动作后,苏共在国内的各地分党也有了想法。戈尔巴乔夫又恰好搞了一个在他眼里是“追求民主”的权利下放,实际上造成了党的分裂,为少数民族加盟共和国谋求独立提供了便利,为苏联走向解体定下了基调。

为了进一步削弱苏共的领导权,他还鸡贼地拿出了列宁时代的口号“一切权力归苏维埃”。只是当年列宁是用这句话夺权,而他拿着这句话是去剥离党和国的,并最终在宪法中删除了有关党的领导地位的规定。

学完西方所谓的“人道”和“民主”,戈尔巴乔夫该学学时髦的市场经济了。

为了快速完成市场化改革,他制定了一个500天计划,想在短时间内通过“国有企业私有化”等激进措施,将苏联施行了60多年的计划经济,强行转变为市场经济。

结果,国企是私有化了,而且很多都被西方资本吃进,但根源性的经济矛盾并没有得到解决,还加剧了苏联国内本就混乱的市场秩序。市场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反而丧失国家集中统筹能力,最终导致苏联经济彻底崩溃。

1990年,立陶宛宣布独立,成为首个脱离苏联的加盟共和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紧随其后,“脱苏”多米诺骨牌一经开启便不可能停下了。

看着戈尔巴乔夫这样糟蹋国家,苏共保守派实在看不下去了。1991年8月19日,他们软禁了在克里米亚度假的戈尔巴乔夫,把坦克开进了莫斯科,企图武装夺权。结果叶利钦靠一张三寸不烂之舌就把军人劝降了,成为了莫斯科的实控人。后来叶利钦伙同各加盟共和国的头头,仿英联邦建立了独联体取代苏联,苏联就名存实亡了。

1991年10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缓缓降下,俄罗斯三色旗随后升起。

一天后,最高苏维埃宣布苏联正式解体,俄罗斯联邦继承苏联的主要国土和军工设施。一切到此就尘埃落定了。

如果你喜欢苏联,请不要忘记它给我们带来惨痛教训。如果你不喜欢苏联,我想你也无法否认这的确是个伟大的国家,或曾经伟大过。

或许这就是苏联,一个永远让后人为之痴迷为之争吵的矛盾体。

全文完,感谢阅读。

原创不易,还请顺手点个赞吧~

本文首发于“不良博士”公号,敬请关注抢先收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80663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10
下一篇 2022-11-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