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解屈原诗词,猜想一代才子殒命之因

趣解屈原诗词,猜想一代才子殒命之因,第1张

趣解屈原诗词,猜想一代才子殒命之因

赛龙舟

又是一年端午,每年的端午节,为了纪念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屈原,家家户户除了吃粽子、买荷包,民间自发组织的还有划龙舟、赛诗词等等活动。史上无双的屈原,无论是那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楚辞,还是他宁死不屈的爱国精神,都值得我们去缅怀。那么,一定会有些人不理解,这么忧国忧民的的屈原为何会投江自尽呢?屈原的死,真的是自己抑郁而自行了断的呢?还是另有隐情呢?这其实在屈原的诗词中就有答案。

今天就让我们来趣解屈原的诗词,猜想一代才子殒命之因。

屈原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是一个有爱国情怀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大量情诗,流传至今,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九歌·湘夫人》: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

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读这首诗词,我们做深入探究之后,便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屈原对“湘夫人”的态度是十分恭敬仰慕的。众所周知,屈原身为楚国的士大夫,位极群臣之首,地位在其之上的人少之又少,那么,比士大夫地位更高的人是谁呢?最大可能就是王室成员。由此推断,“湘夫人”可能拥有极高的地位。

读这首诗词,我们还了解到,这位“湘夫人”,不仅地位极高,容貌也是天姿绝色、美艳绝伦,并且已经名花有主,嫁为人妇。那么,问题就出现了,屈原和“湘夫人”到底是怎样复杂的人物关系呢?

这里就需要隆重介绍一下这个“湘夫人”,看看她到底是何许人也,能让我们的屈原大才子如此眷恋和心忧呢。当时的楚国简称“湘”,这个“湘”字代表着楚国,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湘夫人”就是楚国当朝天子楚怀王的宠妃——郑袖。郑袖,是楚怀王的爱妃,但她又是屈原的情人,多么复杂而危险的人物关系。

这样的关系,受道德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束缚,屈原与“湘夫人”无法正大光明地在阳光下会面,只能暗度陈仓,在杳无人烟的荒郊野岭秘密幽会,备受相思之苦和一旦事情败露,身败名裂之忧虑。诗词的主题还是描写生死契阔,与子无缘的惆怅与哀怨。

百密一疏,纸里终是包不住火的,屈原和郑袖的私情被楚怀王发现,楚怀王找了个莫须有的政治罪名,屈原被逐出皇宫,遭到放逐,使其再无法与郑袖私会。

屈原受尽流放和情爱相思之苦,卧薪尝胆十几年,只巴望着能有机会再与郑袖重续前缘。十几年后,传来楚怀王驾崩的消息。屈原暗自窃喜,自己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了,可以与郑袖常相厮守了。天真的诗人,也因了这个念想,而身家性命不保。因为,楚怀王早已遗昭楚襄王,让他在自己死后杀掉屈原。

于是,在一个月高风清之夜,一队装备精良的楚国御林军对屈原进行追捕,在汨罗江畔,手无缚鸡之力的屈原被抓,兵士把屈原捆绑结实,身上压上大石头,将他塞进袋子里沉尸江底,上演了一出残酷的野史悲剧。

民间流传至今的赛龙舟比赛和包粽子,是否也是在暗示着,当年楚军对屈原展开的追捕暗杀行动呢?楚国的老百姓用赛龙舟,暗喻当时楚军与屈原在汨罗江边的追逐,用包粽子来隐喻屈原被包进袋子里沉江的悲惨事实。粽叶象征着口袋,粽丝则象征着绳索,一切都指向屈原被杀害的可能真相。

近些年,有些人对屈原之死提出了不同看法,那就是:“屈原并非自尽身亡,而是遭到谋杀而殒命。”

这种说法令人不寒而栗,许多人持比较怀疑的态度,但是这种说法比较能满足现代人“猎奇”的口味。但是,这种说法并没有切实的历史事实证据,只是我们后人的一种趣猜而已。

采艾蒿

包粽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82127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10
下一篇 2022-11-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