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粽子
(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天,全年最正中之位,即《易经·乾卦》第五爻辞:飞龙在天。其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的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主要习俗为赛龙舟和吃粽子。)
戴彩绳
宋代过端午节需要备办的物品:百索、艾花、银样鼓儿、花花巧画扇、香糖果子、粽子、白团。紫苏、菖蒲、木瓜切细丝,以香药调和,盛在梅红匣子中。从五月初一到端午前的一天,街市上就有卖桃子、柳枝、葵花、蒲叶、佛道艾这些东西的。第二天,每家每户都把这些东西铺排在门前,还有粽子、五色水团、茶酒等物,一起供奉神灵。还把用艾草扎成的小人钉在门上。士人和百姓都互邀亲朋邻里共度端午佳节。
纪先辈
原文:
端午节物:百索、艾花、银样鼓儿、花花巧画扇、香糖果子、粽子、白团。紫苏、菖蒲、木瓜。并皆茸切,以香药相和,用梅红匣子盛裹。自五月一日及端午前一日,卖桃、柳、葵花、蒲叶、佛道艾。次日,家家铺陈于门首,与粽子、五色水团、茶酒供养。又钉艾人于门上。士庶递相宴赏。
出处:【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注:
1.百索:古代端午节风俗,用各种索子挂在门上,阻挡邪气入侵。
2.茸切:切细丝。
3.艾人:用艾草扎成的小人,端午节挂在门前,也是用来驱邪的。
西晋司马彪《续汉书》:“故汉五月五日以朱索五色,即为门户饰,以难止恶气。今以百索,又以彩丝结而成者,为百索纽,以作服者名五丝云。”
粽子
---------------
【宋词】
六幺令·天中节
(北宋·苏轼)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
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
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
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注:
1.六幺令:词牌名,又名“宛溪柳”“乐世”“绿腰”“录要”。
2.天中节:即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
3.虎符:古代皇帝调兵遣将用的兵符,青铜或黄金做成的伏虎形状的令牌,一虎两半,其中左半交给将帅,右半由皇帝自己掌管。皇帝若用兵,就将手中虎符赐予将军,两只虎符合体使用,持符者即获兵权。
4.纸鸢:风筝。
5.樽俎:盛酒肉的青铜器。
6.龙舟:汉族传统节日端午节习俗之一赛龙舟,龙舟是竞渡用的龙形船。
7.君:屈原。
8.怀王:楚怀王。
9.昏聩:眼花耳聋,头脑糊涂。比喻不明事理,不分是非。
10.淫淫:雨、汗、泪 流落不止的样子。
11.竭:干枯。泪竭:泪流干了。
12.陵阳:地名,屈原流放处,在今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
13.汨罗江:屈原投江之江。汨罗江全长254.4公里,其中湖南平江县境内流经192.9公里、汨罗市境内61.5公里。
赛龙舟
---------------
【小知识】
飞龙在天
飞龙在天,出自《易经·乾卦》中的第五爻的爻辞,原句:"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飞龙在天”的认知与古老星象文化有关,源于远古时期龙图腾崇拜,古人认为“龙”是吉祥之物,和风化雨的主宰。《易经·乾卦》爻辞中所言的“龙”,即是对苍龙群星一年四时运行情况的阐发。第五爻:“仲夏的龙星飞跃于正南中天,故称“飞龙在天”,喻事物处于最鼎盛时期。九五是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中最好的一爻。
中国古代的星象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人很早开始就探索宇宙的奥秘,并由此演绎出了一套完整深刻的观星文化,古老星象文化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时空观。上古时代人们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和位置,将黄道和赤道附近的区域分作28个星宿,俗称“二十八宿”;28个星宿分为四组,分别与四个地平方位、四组动物形象、四种颜色相匹配,叫做四象;在东方的7个星宿分别叫做:“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象,称之为“苍龙七宿”。在传统文化中,方位是和时间以及八卦联系在一起的。《易·乾》爻辞多言“龙”,爻辞中的“龙”是指二十八宿中的苍龙七宿星象。“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九五,飞龙在天”;仲夏午月午的龙星飞升到了正南中天高位,故称“飞龙”。“上九,亢龙有悔”;“用九,群龙无首”。
赛龙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