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李贺,相信很多人会认为在群星璀璨的唐朝诗坛,他的存在感很弱,似乎是三四线的诗人。
而且,说起他写的知名诗句,也没多少人能张口就答上来。
其实不然。他是一位实力被严重忽视的优秀诗人。
不说别的,“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石破天惊逗秋雨”、“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等千古佳句,就出自于李贺笔下。
更令人称奇的是,这种成就是他在短暂的27年人生里完成的。而许多诗人苦吟一辈子也只能望其项背。
唐朝诗人有很多雅号,例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豪”刘禹锡、“诗杰”王勃等。
仙、圣、佛、豪、杰,多么尊崇、美好的称誉啊!
而李贺,竟然被称为“诗鬼”。
为何李贺有这个独特的称号?
这与他的传奇人生经历、作品特色密切相关。
李贺,字长吉。祖籍陇西郡,生于河南府福昌县昌谷乡(今属河南省宜阳县)。
《新唐书》记载,李贺自小聪颖,“七岁能辞章”,名传千里。
文学前辈、朝廷官员韩愈、皇甫湜听闻后不信,便专门造访究竟,出题让他写作。
少年李贺毫不怯生,当场挥笔写就一首《高轩过》。
诗中展现的文才博学和气魄,与李贺的年龄很不相配。这令韩愈与皇甫湜大惊之余夸赞为“天才”。李贺也从此名声大增。
年少即以文才成名,这在重视以诗文取仕的唐朝是个明显优势,前途无量。
李贺轻松通过了河南府试。接下来将赴长安参加进士考试。
然而,李贺曾经显贵的家世,却成为他仕途上的一颗定时炸d。
李贺的远祖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大郑王)。但后来武则天执政时,大量迫害高祖子孙,李氏宗室日益衰败。
近百年后,到李贺的父辈时,已混迹民间,家境贫寒。
到李贺时,觉得洗刷李氏门庭指日可待,粉丝们也翘首以待。
这时,有人放出流言,说李贺的父亲李晋肃名字中的“晋”字,与进士的“进”冲突,犯了“家讳”,也即李贺不能参加进士考试;
还有说“晋”字有“进”、“犯”之意,显然对朝廷不恭。
面对这种咬文嚼字、别有用心的攻击,文坛泰斗韩愈则挺身而出,亲笔写了一篇《讳辨》,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为之辩解、正名。
然而这件事不是一个人名那么简单。其背后,既牵涉到朝廷内部的帮派斗争,也有嫉妒韩愈、李贺的群体参与其中。
这也是当时宦官专权、政局动荡、党派互相倾轧的一个映射。
胳膊终究拗不过大腿。最终李贺还是没获得考试资格。
21岁的李贺受此沉重打击,便回到老家昌谷。由此变得愤世嫉俗。
他在《开愁歌华下作》中写道:“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
人才总是有人爱怜的。
不久之后,李贺在前辈韩愈、李唐皇室后人的举荐下,得以入仕。
他进入朝廷的太常寺担任奉礼郎,负责在朝会、祭祀时,管理君臣版位的次序及赞导跪拜礼仪。
这个官阶为从九品,标准的芝麻小吏。
但是工作内容清闲,因而李贺有了充分的时间结交文友,并且安心读书、创作诗文。
李贺在这个职位呆了三年,写下了近60首诗文,其中不乏佳作。尤其是乐府诗作被广为称颂。
《旧唐书》记载:
“(李贺)手笔敏捷,尤长于歌篇。其文思体势,如崇岩峭壁,万仞崛起,当时文士从而效之,无能仿佛者。其乐府词数十篇,至于云韶乐工,无不讽诵。”
三年过去了,李贺一直从事着琐碎、低级的工作,而且迁调无望。
虽然诗文名满京城,惊动天下,但是功名无成,只是一介默默无闻的杂工小吏。
李贺的心情和生活“瞧悴如刍狗”,“衣如飞鹑马如狗”。
这样使他的哀愤孤激之情日益加深。
例如他写有一首《春坊正字剑子歌》。
“左右春坊”是唐朝隶属于太子府的机构。李贺在这首诗中写了春坊里的宝剑。
诗中先是描写宝剑的锋利和名贵,最后却不落俗套,表明了自己的心迹:
“直是荆轲一片心,莫教照见春坊字。挼丝团金悬簏簌,神光欲截蓝田玉。提出西方白帝惊,嗷嗷鬼母秋郊哭。”
李贺引用勇士荆轲刺秦王、赤帝之子刘邦斩白蛇的惊天动地的壮举典故,暗示自己才华傲世却难以施展。
这时,李贺的妻子不幸病逝。
事业无望,青年丧妻,李贺一下子忧郁加重,以致于卧病在床。于是他告病回老家昌谷休养。
远离京城和官场,李贺更加清醒地意识到不能在那里呆下去。
他写下了“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的豪言壮语。
当时中央朝廷政治腐败,统治衰弱。各地军阀拥兵自重,藩镇割据,叛乱战争绵延不绝。
好男儿志在四方。于是他决定往南方去,到南楚、吴越一带去找机会施展才华。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李贺一路向南。
一路上,他看到的是战乱的疮痍大地,骄横的藩镇将士,流散的饥民。
跋山涉水,千辛万苦,李贺到了南方。
然而所见所闻,表明这里并非一片净土,更不是他所憧憬的新天地。
何况,人生地不熟,一点根基都没有的李贺,举目无亲,四顾茫茫。
李贺很失望,对当时社会状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感叹道“九州人事皆如此”。
朝廷抚慰不了灵魂,南方安放不了肉身。
他满怀失落,从南方返回北方。
经过这番“停薪留职”的折腾,京城朝廷那个差事显然干不下去了。
于是,李贺毅然正式辞职,摔碎了自己的“吃皇粮”的铁饭碗。
生活不止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不久,他满怀“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雄心壮志,决定再出发。
他从河南经由河北,翻越太行山脉,到了山西潞州(今山西省长治市),在昭义军节度使郗士美账下做刀笔吏。
当然,这份差事、这种生活,难以施展抱负和才华,并不是李贺所向往的。但这是生存的立足点,何况暂时还没有更好的选择。
于是,他的忧愤之情又逐渐升腾,写下了一些忧郁的作品。
三年后,李贺的“金主”郗士美告病,到洛阳休养。
幕僚自然解散。李贺无路可走,只得又回到老家昌谷。
不久,郁闷度日、疾病缠身的李贺病逝,时年27岁。
他如同大唐诗文星河天空上的一颗流星,稍纵即逝。
其实,李贺的清苦人生,是唐朝乃至中国古代文士群体的一个缩影。
很多文士饱读诗书,才华横溢,满腔胸怀天下的抱负,然而终生郁郁不得志。
毕竟,思想文字的海洋与社会现实,是两个不同的世界。
就拿大唐盛世来说,除了韩愈、贺知章等极少数人在官场混得风生水起,大部分文人入仕后,往往只能以文侍人,以诗文受到口头欣赏。
即使是象李白、杜甫这样的顶级诗人,也是一生仕途困厄,官场失意,生活贫困,颠沛流离。
这种特殊的人生经历,使李贺对社会现实、民生有了深刻的了解,由而也写下了一些抒发怀才不遇,悲愤揭露当时社会现实的诗文。
这种情绪,在诗文中表现为悲冷凄苦的氛围,引用神话传说,托物传情,借“鬼”寄慨,托古寓今。
秋风萧瑟、冷雨刺骨,孤坟野鬼或隐或现。有苏小小墓上幽冷飘忽的魂魄,有茂陵前夜闻晓无的马嘶,有南山的漆炬迎人,土旷萤扰等等。
面对无法改变的残酷现实,李贺只能在幻想中的神仙世界里遨游,抒发理想抱负,进行灵魂之旅,与想象中的虚幻世界进行交流。例如上访天河,游月宫;下论古今,探鬼魅。
例如“百年老鸮成木魅,笑声碧火巢中起”,“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等。
这些意象,就如同诗歌版的《聊斋志异》。
空灵、诡异,成为李贺的诗风标签。
这种独特的文风,使得他被誉为“诗鬼”。
他的诗作富有大胆想象力、喜欢引用神话传说的风格,意境诡异华丽。
这也使得李贺成为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享有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虽然生命短暂,但他以思想深度和宽广的作品题材,以浓缩的生命凝聚了作品精华,构筑了一个空灵、丰富的另一种灵魂世界。
他被誉为“诗鬼”,其实是一个富有深厚灵魂思想的人间精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