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是一种奇妙的饮料,具有水的外形,却蕴藏着火的性格。它能使人产生异常的创作冲动和丰富的联想。因此,在古代诗人那里,有酒便有诗,无诗酒不雅,无酒诗不神,经过酒精的催化,诗人们毫不掩饰地畅叙情怀,道尽人生,再谱成一首首动人的饮酒诗作,展现出最真实的自我人格。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谈到饮酒诗,当然不能错过东晋诗坛上的第一把交椅——陶渊明。虽然前代诗人已开先河,但随时随地写酒,却是陶渊明个人兴趣所致。他的诗,未必真的篇篇有酒,但确实以"酒"为诗中的主要内容。他堪称是中国诗史上第一位把酒作为主要咏唱对象,并且使诗与酒真正打成一片的诗人作家。陶渊明将自身对生活的真切感受融进酒里,写入诗中,在饮酒诗中把生命之真、酒意之醇、诗情之美和谐完美地交融,表现了人生的真趣味、真价值。他还把饮酒当成对抗浊世、乱世的武器,创作出一部部避世隐居者含蓄醇美的伟大诗篇。
至于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嗜酒与诗才,更早已经成为千古的美谈。李白写饮酒诗,写得生动自然,他甚至将酒和艺术创作巧妙的结合起来,凸显他诗才的独到之处。李白的饮酒诗是诗与酒的圆满交融,三杯下肚,他才能尽兴地将平日积累在心底的种种感受喷薄而出,尽展内心的喜怒哀乐。李白身为诗酒国度中最耀眼的一颗星,将酒文化精神中那种追求自由、展现个性、带有放荡不羁的浪漫色彩部分完美无缺地结合、辉煌尽致的发挥。
陶令归去来,田家酒应熟
陶渊明和李白二人都对岁月生命的流转有着深沉无奈的叹息,为了留住有限的时光,他们两人不约而同地都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期望借着饮酒作乐来把握当下时光,通过醉酒来暂时忘却人世间的种种烦忧,寻求解脱之道。陶渊明对于饮酒能使人远世情、忘万物、任自然的功效有着深刻的体会,有了酒这种忘忧物,人间的一切忧愁烦恼都可以忘掉,也唯有借着酒意来忘却世俗烦扰,才能达到超世情怀。除了饮酒忘忧遗世外,陶渊明更是在寻常生活中,以艺术的心情品赏饮酒的趣味,从饮酒中体悟了这种任真、自然的况味,而用淡泊冲和的诗句,引领着读者进入形神相亲、物我两冥的自由之境;李白的饮酒不似陶渊明来得那么悠然恬静,而是经常伴随着他的豪情潇洒,狂放恣纵,也会流露出内心的郁结愁绪,甚至是愤懑不满,但他对于酒中真趣却也是体悟良多,从二人饮酒后的诗作来看,酒中的深味和趣味,醉后复归自然的绝妙境界,都无疑地令他们心驰神往而沉醉其中、乐此不疲。同时,他们饮酒之际的创作风格也有着各自的特色,陶渊明真淳适性,以内敛的意趣舒扬真情;李白则天真任情,以奔放的狂气抒发真情,尽管风格迥异,却一样深入人心。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陶渊明的前半生一直在出仕和归隐的矛盾痛苦中煎熬着,经过一番彷徨挣扎后,他终于认识到了"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毅然决然地挂冠而去,归隐田园。然而隐居之后的陶渊明,在生活上并不如此顺遂,不但衣食匮乏,更是苦无知音,只能经常地以酒相伴,并在饮酒之际思考人生的意义与方向,也因此他的饮酒诗中常常运用设问手法来自我探询,同时也通过设问法的自问自答或是反面激问,来强调语意,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他一同进行思索体会。
如陶渊明在《饮酒·其二》这首饮酒诗中的设问句便用了三句之多,表面上是对行善作恶的报应之说提出质疑与思考,但其实也可以看出他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愤恨不平之鸣,人生的困惑在陶渊明的心中留下了一个很深的问号。面对黑暗现实,他怨愤,他不平,却是无能为力,最终也只能安贫乐道,忍受饥寒的例子来自我宽慰,以"固穷守节"这个答案作为人生遵循的方向。诗中的多个设问句将原本平铺直叙的语气,改为询问,使读者绞尽脑汁,用心去猜、去想,无形中便把诗的内涵提升了,让诗歌的情境和效果得到延伸,诗歌显得委婉动人,发人深省,也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而反复吟咏,回味无穷。陶渊明性格内敛而静穆,面对人生,他反苦思长考,反复探索,因而在诗文中,他也经常运用设问手法抛出种种人生问题来引起注意,启发思考,从而揭示人生真义与方向,使得诗文内涵更为深刻而悠远。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白性格浪漫多情,豪爽奔放,反映在他的诗歌当中,最突出的艺术特征便是语言夸张。李白往往通过极度的夸饰,既表现了大自然磅礴的气势和内在跃动的生命力,又展现了自己热情豪放的个性特征。尤其是在酒精的催助下,更使得他的诗文处处充满豪壮夸大的言论与奇幻丰富的想象。如他自述:"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又说:"书秃千兔毫,诗裁两牛腰。笔踪起龙虎,舞袖拂云霄",都展现了他在醉后的诗兴勃发,且笔力雄健,气势纵横,足以惊天地,泣鬼神。
在他的饮酒名作《将进酒》中,诗的一开头就是两组排比长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此二句以急骤突起之势,通过极度夸张的言语,抒写岁月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气势豪纵,震慑人心。又如《蜀道难》中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一句,笔势奇崛,夸张大胆,描绘了山高路险的情状以及诗人深沉焦虑的心情,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李白的夸饰也经常通过庞大的数量来展现其豪迈奔放,如他的饮酒动辄上百杯,还要天天饮之:"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他又经常借酒浇愁,内心的愁苦需以千万来计算:"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涤荡千古愁,留连百壶饮",数目之大,足见其忧愁之深、郁闷之浓。李白善于运用如椽的巨笔自由挥洒,通过夸张的语言传达情绪,热情澎湃,气势磅礴,不但洋溢着丰沛的生命力,同时也凸显出他狂放不羁的才性与风度。
平明拂剑朝天去,薄暮垂鞭醉酒归
在中国文学史上,文人与酒的关系源远流长,但一直以来都保持着诗是诗,酒是酒的状态,即便是魏晋时代的竹林七贤痛饮沉醉,但也是将酒作为一种避祸求全的手段。直到东晋时代陶渊明的出现,他把饮酒视为日常生活的闲情雅趣,并且在诗里大量地写入酒。自此,诗与酒真正打成了一片,开创了饮酒诗的境界,使饮酒诗成为一个影响后世至深的文学主题。而唐代的大诗人李白则承接了陶渊明的饮酒风范,对陶渊明有所学习和继承,他的一部份饮酒诗受到了陶渊明平淡风格的影响,走上了开适自然一途。但更多的是,李白以其过人的天才与文采,在饮酒诗的领域中开创出不同于陶渊明酒诗的面貌,以他精彩丰富的诗酒文学惊艳世人,他的饮酒诗仿佛散发着酒的芳香,闪烁着酒的清莹,映现出大唐时代华丽璀璨的生活,也使李白的个人风采跃然纸上,再也无人能出其右。
参考文献
《陶渊明集校笺》
《唐才子传·李白》
《中国中古诗歌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