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一多?

什么是一多?,第1张

什么是一多?

关于世界统一性与多样性关系的范畴,也包括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老子·四十二章》首先涉及一多问题:“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周易·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也论述了宇宙为什么由“一”而分化成“多”。魏晋刘邵从一般政治理论上讨论到“一”、“多”关系问题,认为“一”高于“多”,可以支配“多”。“一”应是君主,臣民应统一于君主,“总达众材”者只能是“一”,而不能是“多”。

王弼从本体论讨论“一”“多”问题。主张“一”是本体,“多”是现象,是本体的种种表现。认为“万物万形,其归一也。何由致一?由于无也。

由无乃一,一可谓无”。

(《老子》四十二章注)强调“万有”的存在以“无”为根据,由“无”来统一。唐代佛教华严宗先抽象地承认“一中有多,多中有一”的一多辩证关系,实际上却歪曲个别与一般的关系,混淆个别与一般的差异,认为一部分不存在,整体也不存在。《华严经探玄记》:“是故无有不多之,无有不一之多。一多既尔,多一亦然。”华严宗最后得出了“一即多,多即一”(《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诡辩结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9419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13
下一篇 2022-11-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