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武汉三镇是什么

著名的武汉三镇是什么,第1张

武汉三镇是哪三镇(武汉三镇的历史由来)

武汉三镇位于中国长江、汉江交汇处,统称武昌(今武昌区、青山区、洪山区)、汉口(今江汉区、江岸区、桥口区)、汉阳(今汉阳区),其范围为今天武汉的七个中心城区。三镇地处长江与汉水交汇处,隔江相望,故称“武汉三镇”。

武汉三镇的发展历史、规模、速度各具特色。武昌是湖北省委、省政府所在地,武汉市科教文化中心。汉阳,崛起最早,历史悠久,是中国的工业中心。汉口在明代开始强势崛起,20世纪初成为仅次于上海的国际大都市。汉口具有良好的工商业基础,发展成为武汉的经济金融中心。

武汉三镇不仅有各自独特的历史发展轨迹,而且在武汉的功能分工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虽然三镇行政合并已近60年,但这种情况并没有根本改变。1992年邓小平南巡的第一站是武昌。

武昌的名称始于东汉末三国初。为了与刘备夺取荆州,孙权于公元221年将都城从建邺(今南京)迁至鄂县,并改名 # 8221;武昌 # 8221;取“武力治国,繁荣昌盛”之意,不久在蛇山建城,名曰峡口;武昌之名,今与鄂州互换。

公元280年,金朝改江夏县为五常县,是今天五常市名称整顿的开始。后来改名为江夏,直至清末。康熙时,设武昌府。辛亥革命后,江夏县改为武昌县,武昌成为正式名称。

从考古发掘来看,武昌是古代人居住的地方,如新石器时代水果湖的营房台、南湖老人桥,洪山区花山乡的徐家墩、七子墩等。

旧时武昌手工业发达,主要有造船、冶金、铸币等,武昌的陶瓷被称为影青瓷。另外,武昌最值得一提的是黄鹤楼的反复起落,从三国时期至今经历了十余次。每一次重建都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反映了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汉阳的起源与汉水密切相关。古语有云,“山之南,汉水之北”。在古代,汉阳位于汉水之北,因阳光明媚而得名。

公元606年,隋大业二年,汉津县改为汉阳县,汉阳之名从此开始。唐代县政府迁至汉阳市后,发展迅速。

汉阳,尤其是 *** 岛一带,一直是长江中游商船分布的地方。唐、元、明时期,商业手工业非常繁荣。同时,汉阳也是一个旅游胜地。归元寺,位于汉阳,是武汉保护最好的佛教丛林,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昌和汉阳同期起步,约有1800年历史。

汉口中英文地名邮戳

历史上,汉口和汉阳长期同步发展。直到明朝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汉水改道(历史上汉水改道不下八次),汉口才从龟山北麓独立发展起来,只有500多年的历史。汉阳、汉口长期建有城墙,被认为是治郡之地。

武汉三镇地图

后来汉口迅速成为新的商埠,名声和发展速度远超武昌和汉阳。明末清初,汉口与河南朱仙镇、广东佛山镇、江西景德镇并列为中国四大名镇,在海外被誉为“东方芝加哥”。汉口的港口贸易和运输业相当发达,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内陆港口。有“十里船帆来城上,万盏通宵明”(吴齐石)、“居民满商楼,为楚第一繁华之地”之形。可以体现其繁华程度。清朝乾隆年间,汉口更是繁华天下,唯有“盐商亦天下第一”。

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905年在汉口修建了张公堤。这条大堤为后湖地区逐年降低水位,使荒湖荒洲成陆,为当初小汉口地区的扩张提供了便利条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1927年初,武汉国民政府将武昌和汉口(隶属汉阳县)合并为首都,定名为武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提供,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服务,无所有权及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网站涉嫌抄袭侵权/非法内容,请发邮件举报。一经核实,本网站将被立即删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bake/495947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13
下一篇 2022-11-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