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茶的俗语大多来自潮汕。有饮茶礼仪的人,有引导警示人生的道理的人,是潮汕历史文化的沉淀。
1.酒满敬,茶满欺。
喝的时候一般都是通过“满,满”来表现饮者的好客和豪爽,但是茶就不一样了。倒茶的时候,一般只有七八分满的茶杯。在潮汕工夫茶的茶几上,如果主人倒上九毛钱或足额的茶叶,就暗示着“送客”,也就是给你尽可能多的茶叶。喝够了就赶紧离开。所以在潮汕工夫茶里,“满茶”就是送客,赶走客人。因为深杯本身比较小,潮汕工夫茶讲究“烫嘴”,所以如果茶灌得太满,递杯的过程中容易把茶汤洒出来,也容易烫到客人的手,所以不礼貌,不够周到,所以这就是不能灌茶的“喝茶观”。
2.主人之前的第一个客人,最后一个消防员。
泡茶后,先敬客人,再敬家人;先敬远客,后敬近邻。第一个沏茶人,沏茶人(也叫“司炉”,知道温度,冲壶的人)是不能喝的。一般等第二个就轮到他了。在主人面前做客人是一种习惯,以示对客人的尊重和主人本人的谦逊。
3.把客人打翻在主人身上,响杯擦碟。
客人喝茶时不应在茶盘边缘蹭脚,而应在喝完茶后将杯子轻轻放下,不应发出太大声响,否则会被认为是“故意挑衅”。潮汕工夫茶的茶盘、茶杯一般都是陶瓷的,碰撞时容易发出刺耳的声音。如果是斜揉,重揉,自然就不礼貌了,因为潮汕工夫茶讲究的是“硬”,细,静。“静”与“慢”是潮汕工夫茶文化的精髓,蕴含着岭南人与生俱来的闲适与细腻,与北方游牧民族的粗枝大叶、刚劲有力截然不同。
4.茶,三杯酒,四杯小的,两杯小的。
这里是最适合个人休闲活动的人数;三个人喝茶,四个人喝酒,两个人走来走去。喝酒需要四个人,为了方便猜拳和喝酒的顺序;走路只能两个人做,一个是有人陪,一个是人太想去的地方要商量很久,两个人一起走,非此即彼,协调得好。至于三个人喝茶,这和潮汕工夫茶习惯用三个若身杯是一样的。不知道哪个先来,哪个是因,哪个是果。这里值得怀疑,还有待考证。
5.水滚木汁流
“木汁”是眼泪的意思,“眼”是眼睛的意思,“眼”的“汁”是眼睛流出的汁,是眼泪的意思。这是一句植根于当地社会的俗语,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潮汕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饿了,就去朋友家做客。他此行的初衷是“吃”,但囿于人情和面子,不好意思直接表示是来“吃”的,就说是“来主人家喝茶”;在潮汕,去别人家吃饭是不礼貌的,但是喝茶就不一样了,因为喝工夫茶是很重要的社交活动。主人还真以为客人是来喝茶的,就热情地给客人泡茶。在潮汕工夫茶的茶艺节目中,准备水(开水)是开始。茶开的时候,如果真的想喝茶,那应该是最幸福的时刻,但是对于客人来说,就不好说了。茶汤减脂又油腻,但他的胃空空还是顾着面子喝茶,越喝越饿。
6.人们不去管茶。
从字面上看,人聚在一起喝茶,茶汤是渴望的;当喝茶的人走开时,茶变凉了。这句谚语描述的是在世界发生变化,往日的繁华不再,某人不再身居高位之后,人事的冷漠,世界的闲散。
7.种茶一两天,采茶百年。
种茶树只是一天的工作。茶树长出来后,有几百年的好处。这个谚语是用来教导年轻一代要勤奋工作,这样他们才能得到后效的回报。俗话说,言过其实。其实种茶不止一两天。从茶园的种植到茶树的病虫害防治、除草、施肥的管理,都需要多年的努力。采茶,如果茶树是健康活的,虽然能采几百年,但产量极低。一般普通茶树30到50年生命力就衰退了。想要追求产量,就需要把老树连根拔起,种上新树。这句谚语还有另外一层意思,类似于“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意思是我们今天辛辛苦苦种了一两天茶,让后人几百年都有茶。它强调给予和爱年轻一代的精神。
8.用假粉洗涤茶渣
“假权力”就是假装勤奋。主动做某事。做对了就是真“力”,但反效果往往被讽刺为“假力”。潮州人一般不清洗洗壶里的茶渍,因为茶渍越浓,出来的茶越香。如果洗干净了,那就是“假权力”,“假权力洗茶渣”也因此成了民间斥责好心做坏事弄巧成拙的俗语。
9.酒的本质是茶的终结。
不能只喝最初几泡的茶,一定要坚持到最后才能品出最好的味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