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督,俗称“府军”或“府台”,是下级官员。很多人不理解,然后和边肖一起享受。
在明清的一些宫廷剧里,经常会看到“巡抚”这一官职,给人一种错觉,以为明清时期就有巡抚这一官职,其实不然。
其实在中国南北朝时期,就已经有“总督”之称了。比如北魏延河元年,也就是公元432年,就有类似拓跋焘的圣旨,皇帝吴泰,“督六镇,以防寇虏”。到了公元500年,宣武帝已经“大饥于城北,派人充当侍卫去传播总督的赈济衫”。这说明在中国南北朝时期,“总督”一词就已经存在了。
后来到了唐朝,正式设立了巡抚官职,但命名为“巡抚使”。当然,在唐朝,很少有人担任总督特使,唐朝也只有少数人担任这一职务。到了宋代,随着制度的完善,总督特使经常出现,这也为后来的明清总督制度奠定了基础。
明朝总督最早见于朱元璋洪武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391年,当时任命太子朱标为陕西巡抚,这当然是当时的临时指派。后来,朱迪登基为永乐皇帝,在永乐十九年,他任命26人分别巡视各省。到了公元1430年,朝廷命六人各抚一处。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各地都开始设置常设督抚,于是逐渐成为一种制度。
省长大概相当于现在的省委书记(早期的省长不是)。明清时期,巡抚是地方军政要员,是巡视全国的军政大臣,素有“巡行天下,安抚军民”之称。
在一些电视剧、小说等作品中,也有八院巡按的名字,权力很大。当然,在小说、电视剧等中也很常见。能担任这种官规的,大多被认为是清廉有权的官员,所以大多只是形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提供,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服务,无所有权及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网站涉嫌抄袭侵权/非法内容,请发邮件举报。一经核实,本网站将被立即删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