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强而短:态度严肃坚定,表达明确肯定。唠叨会让孩子忘记犯了什么错,只记得被批评,令人厌烦式的唠叨只会让孩子沉浸在心理抗拒的意识里,而不是让他自身领悟和认同。
2、点到为止:把反思权交给孩子,要相信,人做错了事情,他表面和语言上不一定有悔思的明显表现,但其心里只要认同了自己的错误,并不需要外界多余的、无效的噪音。
3、不随性:同样的错误,今天批评,明天放纵,会让孩子难辨是非,无所适从。要有一脉相承的原则,作为父母自己要以身作则,也要严格遵守自己给孩子立下的规矩,不是今天有空有心情是一个标准,明天繁忙烦躁又是另一个标准。比如,父母要求孩子吃饭时候不能一边玩玩具一边吃,不能因为今天买了个新玩具,孩子爱不释手玩在兴头上,就不制止;而昨天明明是严格把孩子吃饭时玩的玩具没收起来。
4、降低期待:不要以为一次批评孩子就会彻底改正,孩子心智发育是一个过程,一般人对规则、约束的适应需要一个过程,所以不要以为一次“严打”式的喝令、责骂,孩子就一定下次不再重犯。习惯,经常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反复才塑造起来的。大人也可以反思自己,是不是被批评一次之后,所有的事情都真的完全做到“下不为例”?何况,很多时候,孩子因为心智、能力的局限,很多错误是无心之过。给与耐心的提醒、引导,等待突然哪一天孩子就不一样了。
5、注意批评的时间:晨起不责、暮夜不责、饮食不责、当众不同,否则影响孩子身心健康,得不偿失。
6、运用正面语言:把“你这个大骗子”,改成“我希望你诚实”,把“你真差劲”,改成“你做了一件糟糕的事”。要明白,批评的目的是让孩子变得更好,而不是让他自我否定、打击他的自尊和自信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