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的主要内容是在三国时期,魏蜀之战,魏平西都督司马懿夺取了要塞街亭。诸葛亮因此事自责用人不当。正当司马懿大军逼近西城时,诸葛亮已将兵马调遣在外,一时回不来,城中就只有一些老弱兵丁。危机之中,诸葛亮自坐城头饮酒抚琴,一副悠闲自在的样貌,表现得从容镇定,毫不慌乱。司马懿兵临城下,见此情景,不敢轻举妄动,最后中了诸葛亮的空城之计。
空城计,是一种被动作战的被动行为,当那些实力空虚、因遭受意外压力被迫走投无路的一方,采用此招,目的就是企图蒙混过关或避免遭受更大的损失。由于此计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有许多主动权和机遇还掌握在对方手里,因而,在万不得以的情况下,不宜使用空城计,同时,此计也不宜重复、多次地运用。
扩展资料
空城计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三十二计,指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缺乏兵备而故意示意人以不设兵备,造成敌方错觉,从而惊退敌军之事。后泛指掩饰自己力量空虚、迷惑对方的策略。 它是根据我国古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其中每计名称后的解说,均系依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