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为:
木材能按照圆规曲尺最成器具,是因为木工和轮舆匠人的辛勤劳动;人之能够成才,是因为饱读诗书。诗书中的知识只有勤奋才能获得。不勤奋肚子里就空虚。人之初生,学力都是一样的,并无贤愚之分,由于有的不能勤学,所走的门径也就不同,两家生子时一样聪明,年岁稍大,在一起玩耍嬉戏,就像一个队里的鱼群一样。到十二三岁,各人表现出来的就稍稍不同。到二十岁,就变得差别很大,像一条污渠映在清沟中一样。到三十岁,人已长成,区别如龙和猪一样―――原因就在于勤学与否。黄金璧玉虽是重宝,难以储藏,学文藏在自己的身上,身在就用之有馀。积水池里的水没有源头,早晨还满满的,晚间就干涸了。人不懂得古今之事,就像牛马穿着人的衣服,将深陷于不义之地,还想什么得到名誉。
赏析:
“符”是韩愈的儿子,“城南”指韩愈的别墅。这是韩愈为教诲和勉励正在城南别墅苦读的儿子而作的一首长诗。综观全诗,思想内容浸透了孔子“学而优则仕”的观念。
诗歌一开始就以木料作比喻,形象地告诉人们:同是木料,经过匠工不同的加工,有的就做成了车轮,有的则做成了车厢,成为形状完全不同的两样物件。然后,诗人以木喻人,指出同样是人,由于所受的教育不同——有的读书,有的不读书,于是便出现了差别,分出了贤愚,成了完全不同的两种人。“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人,只有读了书,才能以诗书的规矩要求自己、规范自己,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人;反之,“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不读书就不能以诗书的规矩处事做人,那么,人就等于是穿着衣裳的马牛,算不上一个真正的人。
原文:
木之就规矩,在梓匠轮舆。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
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欲知学之力,贤愚同一初。
由其不能学,所入遂异闾。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
少长聚嬉戏,不殊同队鱼。年至十二三,头角稍相疏。
二十渐乖张,清沟映污渠。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
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一为马前卒,鞭背生虫蛆。
一为公与相,潭潭府中居。问之何因尔,学与不学欤。
金璧虽重宝,费用难贮储。学问藏之身,身在则有馀。
君子与小人,不系父母且。不见公与相,起身自犁鉏。
不见三公后,寒饥出无驴。文章岂不贵,经训乃菑畬。
潢潦无根源,朝满夕已除。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
行身陷不义,况望多名誉。时秋积雨霁,新凉入郊墟。
灯火稍可亲,简编可卷舒。岂不旦夕念,为尔惜居诸。
恩义有相夺,作诗劝踌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